病例分享一例输血合并内源性眼内炎患者的
患者女,20岁,年2月自然分娩,产后1个月出现发热、体温40℃同时出现贫血。
主诉:曾进行输血治疗,双眼视物模糊、视力急剧下降伴眼前黑影飘动,左眼症状较重,眼红眼痛,于年4月23医院进行治疗。眼部检查:右眼视力0.02,左眼视力为指数,双眼后极部可见广泛灰白增殖,左眼为重度黄斑水肿。全血细胞分析:血红蛋白(Hb)90g/L,红细胞压积31.8%,网织红细胞百分比0.76%。
入院后给予抗生素和散瞳药物滴眼,口服琥珀酸亚铁颗粒补铁治疗。4月23日在局麻下行“左眼玻璃体切除+剥膜+眼内激光+注药术”,同时术中留取玻璃体腔液,手术顺利,术后安全返回病室。
细菌培养结果汇报:疑革兰阴性菌感染。遵医嘱给予泼尼松龙口服,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和醋酸泼尼松龙滴眼液滴眼,控制感染和减轻术后炎症反应;万古霉素和头孢他啶静脉输液,全身抗感染治疗。
术后1~3d,左眼视力0.04(颞侧),眼压10~12mmHg(1mmHg=0.kPa),玻璃体内白色颗粒状混浊,可见局部增殖膜,局部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术后第10天(5月2日),左眼视力下降至手动,眼压无变化,玻璃体内混浊明显减轻,上方视网膜脱离较前加重。遂当日局麻下再次行“左眼气/液交换+眼内激光+硅油填充术”。
2次手术后第1天,左眼视力指数,眼压28mmHg,视网膜在位,黄斑水肿,给予降眼压药物滴眼。术后第2天开始,左眼视力逐渐上升,眼压趋于平稳,黄斑水肿。术后第5天(5月7日),患者主诉左眼视力有提高,瞳孔0.08mm(小孔),眼压19mmHg,玻璃体腔硅油填充,视网膜在位,黄斑水肿,玻璃体液涂片和培养结果汇报均为阴性,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病情稳定出院。
讨论眼内炎可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内源性眼内炎是一种眼外感染通过血源性播散而引起的严重致盲性眼内感染,大约只占所有眼内炎总数的2%~8%。虽然所占比例较少,但是内源性眼内炎却以早期诊断困难、预后较差和视力受损严重等特点成为致盲的杀手。
输血后引起输血相关脓毒症(TAS),属于输血传播的感染(TTI)的一种,输血所导致的眼内炎主要由患者自身和血制品两个方面因素构成。患者由于创伤、出血、休克、分娩、机体抵抗力下降、长期使用抗生素等高危因素的存在,在血液采集过程中很有可能将供者皮肤上的少量细菌带入血中;此外,供者采血时存在无症状菌血症,血制品作为致病微生物良好的“培养基”,在加工处理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污染。
护理专科护理:(1)采取床旁隔离,患者使用的滴眼液要在床旁单独放置保存,并注明开启日期和时间。眼药瓶盖用后及时盖好,保证无菌,如可疑污染立即更换。指导患者正确使用棉签,不要将棉签在健眼和患眼之间反复擦拭;棉签集中放置在床旁医用垃圾袋中,统一回收处理。
(2)患者房间内放置快速消毒剂(含氯消毒剂),以备随时使用。为同一房间患者滴眼时应最后为该患者进行操作,并在操作前后进行手部清洁。
(3)患者房间每日开窗通风两次,地面及房间内家具每日用5‰含氯消毒剂擦拭两次,擦拭用物单独使用,单独消毒,待患者出院后再行终末消毒。检查室隔离使用,门上悬挂隔离标志。
(4)裂隙灯显微镜等医用仪器使用后应立即用消毒液擦拭,并每天常规用5‰含氯消毒剂擦拭两次。
(5)向患者强调不要揉眼睛,分泌物多时用无菌棉签或清洁毛巾擦拭,保持眼睛局部清洁。不要交替擦拭健眼和患眼,防止双眼交叉感染。
术前护理:手术前1d为患者剪术眼睫毛、冲洗结膜囊,保持眼睛周围皮肤清洁,避免术后感染。睡前嘱患者洗澡,更换内衣裤,修剪指甲。手术当日为患者更换枕套和病号服,衣服领口要宽松,尽量穿着开衫。嘱其术日将头发束起用卡子固定。
术后护理:(1)一般护理:通过局部抗炎和全身治疗的联合方法,以减轻局部炎症反应和防止炎症的眼外蔓延。观察眼睛局部分泌物的情况,及时清除残留的眼药,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2)卧位指导:由于术后患者需要采取头低卧位,护理人员要给予患者正确的卧位指导,并悬挂头低位提示牌。
心理护理:首先,引导患者正视疾病充分认识疾病的存在,及时调整心态,听从医生安排,积极配合治疗。其次,多向患者讲解有关疾病知识、治疗过程。
饮食护理:患者分娩1个月后出现发热和贫血,机体抵抗力下降。饮食上要加强营养,多进食高蛋白质、高维生素及高铁的食物。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铁剂治疗以纠正贫血。
健康教育:指导患者正确滴眼药的方法,遵医嘱使用药物,不要随意减药和停药。定期复查眼部情况、测量眼压、观察有无炎症反应、视网膜是否在位,禁止局部热敷和揉搓。
综上所述,通过对此患者的护理不难发现,眼内炎作为眼科严重的致盲疾病之一,越来越被专业人士重视。
作者:张燕宁单位:医院来源:中华现代护理杂志年第24期如需转载,请标注“中华现代护理杂志”白癜风的治疗白癜风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