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发性白内障
白内障囊外摘除(包括超声乳化摘除)术后或晶状体外伤后,残留的皮质或晶状体上皮细胞增生,形成混浊,称为后发性白内障(aftercataract),白内障术后发生的又称后囊膜混浊(posteriorcapsularopacification,PCO)。它是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
囊外白内障摘除术后持续存在的囊膜下晶状体上皮细胞可增生,形成Elschnig珠样小体。这些上皮细胞可发生肌成纤维细胞样分化,它们收缩后使晶状体后囊膜产生细小的皱褶。白内障摘除和外伤性白内障部分皮质吸收后残留的部分皮质可加重混浊,导致视物变形和视力下降等变化。
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晶状体后囊膜混浊的三年以上发生率可高达30%~50%。儿童期白内障术后几乎均发生。晶状体后囊膜出现厚薄不均的机化组织和Elschnig珠样小体。常伴有虹膜后粘连。影响视力的程度与晶状体后囊膜混浊程度和厚度有关。
后囊膜混浊程度的临床评估方法可分为前散射与后散射两类。最常见的利用后散射评估后囊膜混浊程度的方法为裂隙灯检查。然而与评价白内障混浊的情况类似,后散射所获得的图像并不能反映视网膜像的真实影响情况,实际上在视网膜成像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前散射。
欧卡斯客观视觉质量分析系统的光线经过双通道光学系统及人眼各屈光介质后,达到视网膜,再经视网膜反射回来,原理上利用前散射直接获得视网膜上的图像,真实客观地了解PCO病人的视觉质量。系统具有重复性好、操作快速简单、易于配合的优点,且内置的软件还可以测量不同对比度视力,比起高对比度的视力表,更能反映出PCO对病人视觉的影响。
当后发性白内障影响视力时,可用Nd:YAG激光将瞳孔区的晶状体后囊膜切开。若无条件施行激光治疗或后囊膜混浊较厚无法激光时,可进行手术将瞳孔区的晶状体后囊膜刺开或剪开。术后眼部滴用糖皮质激素或非甾体抗炎眼药水,预防炎症反应,并注意观察眼压的变化。
YAG激光治疗
注:以上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欧卡斯临床应用-白内障具体应用检测评估指标临床参考白内障的分级分期OSI(客观散射指数)1、正常眼:OSI<22、早期白内障:2≤OSI≤43、成熟期白内障:OSI>4手术时机的选择1、术前根据患者OSI值确定手术时机2、术后PCO时激光治疗时机的选择手术前后视觉质量的比较和跟踪MTFcutoff(MTF截止频率)1、正常人大于30c/deg:屈光系统无明显异常;小于30c/deg:存在屈光系统异常SR(斯特列尔比)2、根据MTFcutoff值进行比较;同时结合SR进行更加客观全面的比较、跟踪和评价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