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段位白内障手术平台,让眼睛quo
海
峡两岸优秀的专家资源、国际水准的标准化诊疗服务,外加高精尖的医疗设备支持……如今,这样的强强联合在眼科诊疗领域已经成为现实。
3月11日,由太学眼科推出的国内首个“高阶白内障及老花晶体矫治共享平台”,通过共享医疗的形式,为广大患者带来了新福音。
中老年群体眼部健康问题日益严重
共享平台让你的眼睛真正返老还童
据统计,目前我国40岁以上人口中,未矫正的“老花”人数约为3.71亿,中老年人中普遍存在未矫正的老视眼;60岁到89岁人群中白内障的发病率达到了80%,而90岁以上白内障老人的数量在同龄人中的占比更是超过了90%。
日益严重的眼部健康问题正在困扰着我国的中老年群体。随着经济的发展,民众对于白内障矫治的需求越来越高,更多人希望在接受治疗之后不仅可以“看得见”,而且可以“看得清”。
现在的高阶白内障矫正手术已经不仅仅能帮助患者解决白内障这样的单一问题,而且同时解决老花、近视或远视、散光等系列问题。但是因为设备、耗材等方面的原因,高阶白内障矫正手术依旧没能得到很好的开展。
该如何解决这样的现状?如何满足这部分民众的看病需求?具备手术资质的医师以及想要了解学习的年轻从业医师又该何去何从?高阶白内障及老花晶体矫治共享平台的出现提供了答案。
作为一个开放性的手术平台,它让来自全国各地的一流专家学者得以共享JCI认证的标准优质场地、顶级设备、一线厂商,以多点执业的形式,为患者进行高阶白内障手术,还能享受到与两岸其他大咖医师交流的机会。
记者了解到,共享平台提供的新一代导航下飞秒激光设备,可以做到动态追踪定位,在导航的帮助下让手术过程像机器人一样精确。通过搭配三焦晶体,它可以帮助患者达到看远、看中、看近都清晰的术后效果。
使用的三焦点人工晶体可以同时解决白内障、老花、近视或远视等系列问题,让患者“看得舒服”,实现“返老还童”的效果。
在当天的发布会上,太学眼科总院长,也是共享平台的发起人林丕容医师在致辞中讲到:“成立这个平台的初衷,就是希望能让更多的民众可以更早、更好地享受到眼科前沿科技的最新医疗成果。”
“只有瞄准国际上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不断地改进我们的手术理念和手术技巧,才能更好地为广大病患服务,才能取得更为满意的手术效果。”台湾眼科学会前理事长陈德照也在现场说出了他的心声。
他表示,海峡两岸的眼科医师都是有理想、有智慧、有才能的人。而高阶白内障及老花晶体矫治这样的共享平台的成立,对两岸的眼科界来说,都是一件喜事。
老花眼、白内障治疗一定要趁早
专家:“熬一熬再做”的说法都是老黄历了
在随后举办的学术会上,温州医医院王勤美教授、上海和平眼科/非公医疗协会白内障分委会主委郭海科教授、温州医医院白内障临床中心主任俞阿勇教授、大学眼科白内障学科带头人林鸿源教授(台)、医院白内障中心主任余威德等专家针对白内障、老花、屈光不正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和临床应用体会做了深入的探讨。
对于白内障、老花眼的治疗,很多人都觉得可以先熬一熬,等成熟了再矫治。但在浙江省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青年委员、医院白内障中心主任余威德看来,这其实都已经是老黄历了。
“熬一熬再手术,这早已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观念,其实是不对的。白内障越成熟晶体核就越硬,就像石头,需要的超声能量就越大,容易伤及周围组织,术后反应也重,所以必须尽早手术,减少创伤和并发症。”他说。
去年九月份,余主任就专程为他82岁高龄的母亲做了手术,术后效果同样非常好。现在,她已经可以轻松地看书、看报、打麻将了。手术后还发生一件有趣的事情,一天余妈妈发现衣服上有一个线头,习惯性地拿起老花眼镜去看,发现还是看不清,眼镜一摘才想起原来自己已经动过手术了,不用眼镜线头在眼前就看得清清楚楚的。
借这些真实的案例,余医师希望通过共享平台能够有更多的人体验到技术进步后带来的优质医疗成果,让更多的患者早日重拾年轻优视力。
记者:赖金鑫梁婧娴叶路
监制:曹漪洁
主编:尉洁婷责编:陈雨笛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