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眼内炎 > 眼内炎预防

2016年IDSA念珠菌病管理临床实践指

年IDSA念珠菌病管理临床实践指南

(一)非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念珠菌血症的治疗

(二)非中性粒细胞减少念珠菌血症患者是否应拔除中心静脉导管?

(三)中性粒细胞减少念珠菌血症患者的治疗

(四)慢性播散性念珠菌病的治疗

(五)经验性治疗在ICU非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中疑似侵袭性念珠菌病中的地位

(六)ICU是否需要预防侵袭性念珠菌病?

(七)新生儿念珠菌病(含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治疗

(八)腹腔内念珠菌病的治疗

(九)呼吸道念珠菌分离株需要抗真菌治疗吗?

(十)血管内念珠菌感染(包括心内膜炎和心脏植入物感染)的治疗(十一)念珠菌骨关节感染的治疗

(十二)念珠菌眼内炎的治疗

(十三)中枢神经系统念珠菌病的治疗

(十四)念珠菌尿路感染的治疗

(十五)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治疗

(十六)口咽部念珠菌病的治疗

(十七)食管念珠菌病的治疗

(一)非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念珠菌血症的治疗

1、推荐初始治疗方案选用棘白菌素类(卡泊芬净:首剂70mg,继以50mg/d;米卡芬净mg/d;阿尼芬净:首剂mg,继以mg/d)[强推荐高级别证据]

2、静脉或口服氟康唑,首剂mg(12mg/kg),继以mg/d(6mg/kg),可以作为棘白菌素类初始治疗的替代方案,但仅限于非危重症及考虑不可能为氟康唑耐药念珠菌感染的患者[强推荐高级别证据]

3、推荐对所有血源性和其他临床相关念珠菌分离株进行唑类药物敏感性检测;对于先前使用过棘白菌素类药物和感染光滑念珠菌或近平滑念珠菌的患者,应考虑进行棘白菌素类药物敏感性检测[强推荐低级别证据]

4、对于临床症状稳定,分离株对氟康唑敏感(如白念珠菌),初始抗真菌治疗后复查血培养结果转阴的患者,推荐将棘白菌素类更换为氟康唑(通常在5-7天内)[强推荐中级别证据]

5、对于光滑念珠菌感染者,只有当分离株对氟康唑或伏立康唑敏感时,才考虑将治疗方案调整为更高剂量的氟康唑mg/d(12mg/kg)或伏立康唑-mg(3-4mg/kg)bid[强推荐低级别证据]

6、无法耐受、无法获得其他抗真菌药物或对其他抗真菌药物耐药,选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每日3-5mg/kg作为替代治疗方案是合理的[强推荐高级别证据]

7、对于临床症状稳定,分离株对氟康唑敏感,初始抗真菌治疗后复

查血培养转阴的患者,推荐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5-7天后调整为氟康唑[强推荐高级别证据]

8、对于疑似唑类和棘白菌素类药物耐药的念珠菌感染,推荐选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每日3-5mg/kg[强推荐低级别证据]

9、伏立康唑mg(6mg/kg)bid使用两剂,继以mg(6mg/kg)bid可以有效治疗念珠菌血症,但作为初始治疗方案与氟康唑比较无明显优势[强推荐中级别证据];推荐口服伏立康唑作为兊柔念珠菌感染菌血症的降阶梯治疗方案[强推荐低级别证据]

10、所有非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念珠菌血症患者应在诊断后的一周内进行细致的眼科检查,最好由一名眼科医生执行[强推荐低级别证据]

11、血培养应每日或隔日进行,以明确念珠菌血症被清除的时间[强推荐低级别证据]

12、推荐无明显播散性并发症念珠菌血症的治疗疗程为2周,自血培养转阴和症状消失后开始计算[强推荐中级别证据]

(二)非中性粒细胞减少念珠菌血症患者是否应拔除中心静脉导管?

13、若考虑中心静脉导管为感染源且导管可被安全拔除,推荐尽早拔除中心静脉导管。但该决定仍需个体化[强推荐中级别证据]

(三)中性粒细胞减少念珠菌血症患者的治疗

14、推荐初始治疗方案选用棘白菌素类(卡泊芬净:首剂70mg,继以50mg/d;米卡芬净mg/d;阿尼芬净:首剂mg,继以mg/d)

[强推荐中级别证据]

15、两性霉素B脂质体每日3-5mg/kg是一个有效的方案。但由于具有潜在毒性,其仅作为次选方案[强推荐中级别证据]

16、氟康唑,首剂mg(12mg/kg),继以mg/d(6mg/kg)作为非危重症和未使用过唑类药物患者的备选治疗方案[弱推荐低级别证据]

17、氟康唑mg/d(6mg/kg),作为持续中性粒细胞减少且临床稳定患者的降阶梯治疗方案。这些患者应为敏感菌株感染且病原菌在血中已明确被清除[弱推荐低级别证据]

18、伏立康唑,首日mg(6mg/kg)bid,继以mg(6mg/kg)bid可应用于需要覆盖曲霉的情形[弱推荐低级别证据];对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念珠菌血症患者,若临床稳定,念珠菌在血中已明确被清除和分离株对伏立康唑敏感者,伏立康唑可作为降阶梯治疗方案[弱推荐低级别证据]

19、对于克柔念珠菌感染,推荐选用棘白菌素类、两性霉素B脂质体或伏立康唑[强推荐低级别证据]

20、推荐无明显播散性并发症念珠菌血症的治疗疗程至少2周,自念珠菌从血中被清除和临床症状缓解开始计算[强推荐低级别证据]

21、在中性粒细胞减少恢复之前,眼科检查发现脉络膜和玻璃体感染非常少见。扩瞳眼底检查应在中性粒细胞恢复后1周内进行。[强推荐低级别证据]

22、在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中,念珠菌病的感染源并非主要来自中心静脉导管(如消化道),是否拔除中心静脉导管应个体化[强推荐低级别证据]

23、对持续性念珠菌血症患者,若预期中性粒细胞会持续减少,可以考虑输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弱推荐低级别证据]

(四)慢性播散性念珠菌病的治疗

24、推荐初始治疗方案为两性霉素B脂质体每日3-5mg/kg或棘白菌素类(米卡芬净mg/d;卡泊芬净:首剂70mg,继以50mg/d;阿尼芬净:首剂mg,继以mg/d),治疗数周。对于非氟康唑耐药株感染的患者,可调整为口服氟康唑mg/d(6mg/kg)[强推荐低级别证据]

25、疗程应持续至复查影像学证实病灶消散,常需数月。过早停止抗真菌治疗可导致复发[强推荐低级别证据]

26、若需化疗或干细胞移植,由于存在慢性播散性念珠菌病上述治疗不应被推迟。在整个高复发风险时期,抗真菌治疗需要全程使用[强推荐低级别证据]

27、若患者存在持续发热,可以考虑在短期内(1-2周)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或糖皮质激素[弱推荐低级别证据]

(五)经验性治疗ICU非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疑似侵袭性念珠菌病中的地位

28、具有感染侵袭性念珠菌病风险和不明原因发热的危重症患者,应结合临床危险因素、侵袭性念珠菌病指标物和(或)无菌部位的培养结果等情形,考虑经验性抗真菌治疗[强推荐中级别证据];对于具有上述危险因素和存在感染性休兊临床症状的患者,应尽早启劢经验性

抗真菌治疗[强推荐中级别证据]

29、ICU非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疑似念珠菌病首选的经验性治疗方案为棘白菌素类药物(卡泊芬净:首剂70mg,继以50mg/d;米卡芬净mg/d;阿尼芬净:首剂mg,继mg/d)[强推荐中级别证据]

30、近期未使用过唑类药物和未感染唑类耐药念珠菌的患者,氟康唑首剂mg(12mg/kg),继以mg/d(6mg/kg)作为备选方案[强推荐中级别证据]

31、若无法耐受其他抗真菌药物,两性霉素B脂质体每日3-5mg/kg可作为备选方案[强推荐低级别证据]

32、对病情好转的疑似侵袭性念珠菌病患者,推荐经验性治疗的疗程为2周,与念珠菌血症的疗程相同[弱推荐低级别证据]

33、对于经验性抗真菌治疗4-5天临床无改善,开始经验性治疗后发现侵袭性念珠菌病证据不足,或具有基于具有较高阴性预测值的非培养诊断的患者,可以考虑停止抗真菌治疗[强推荐低级别证据]

(六)ICU是否需要预防侵袭性念珠菌病?

34、侵袭性念珠菌病发生风险较高(发生率>5%)的成人ICU中,具有高危因素患者可以应用氟康唑,首剂mg(12mg/kg),继以mg/d(6mg/kg)[弱推荐中级别证据]

35、备选治疗方案为棘白菌素类(卡泊芬净:首剂70mg,继以50mg/d;米卡芬净mg/d;阿尼芬净:首剂mg,继以mg/d)[弱推荐低级别证据]

36、ICU患者可以考虑每天用洗必泰清洗,因为其可以降低包括念珠

菌血症在内的血流感染的发生率[弱推荐中级别证据]

(七)新生儿念珠菌病(含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治疗

侵袭性念珠菌病与念珠菌血症的治疗

37、推荐两性霉素B去氧胆酸盐每日1mg/kg治疗新生儿播散性念珠菌病[强推荐中级别证据]

38、对于先前未使用氟康唑预防治疗的患者,氟康唑静脉或口服每日12mg/kg是合适的备选方案[强推荐中级别证据]

39、两性霉素B脂质体每日3-5mg/kg是一种备选方案,但应慎重选择,尤其对于侵及尿路者[弱推荐低级别证据]

40、棘白菌素类应慎重选择,通常这类药物被限制用于补救治疗或因耐药或毒性而不能使用两性霉素B去氧胆酸盐或氟康唑的情形[弱推荐低级别证据]

41、对于血培养或尿培养念珠菌阳性的新生儿,推荐行腰椎穿刺和扩瞳视网膜检查[强推荐低级别证据]

42、对于血培养念珠菌持续阳性的患者,应进行泌尿生殖系统、肝脏和脾脏的CT或B超检查[强推荐低级别证据]

43、强烈建议拔除中心静脉导管[强推荐中级别证据]

44、对于无明显播散性并发症的念珠菌血症患者,推荐的治疗疗程为2周,从念珠菌自血中被清除和症状改善时开始计算[强推荐低级别证据]

新生儿中枢性神经系统感染的治疗

45、推荐初始治疗方案为静脉注射两性霉素B去氧胆酸盐每日1mg/kg

[强推荐低级别证据]

46、备选方案为两性霉素B脂质体每日5mg/kg[强推荐低级别证据]

47、对于两性霉素B治疗不佳者,可以加用氟胞嘧啶25mg/kgqid作为补救治疗,但不良反应较为常见[弱推荐低级别证据]

48、对于氟康唑敏感的分离株,若初始治疗有效,推荐选择氟康唑每日12mg/kg作为降阶治疗方案[强推荐低级别证据]

49、疗程应持续到目前存在的所有症状、体征、脑脊液和影像学异常得到改善[强推荐低级别证据]

50、若条件允许,感染的中枢神经系统装置,包括脑室造口引流和分流管应尽可能移除[强推荐低级别证据]

ICU新生儿预防的推荐

51、在侵袭性念珠菌病发生率大于10%的托儿所,推荐出生体重小于1kg的新生儿可以预防性地静脉注射或口服氟康唑3-6mg/kg,每周两次,治疗6周[强推荐高级别证据]

52、对于初始体重小于1.5kg的新生儿因无法使用或耐药而不能选用氟康唑的,口服制霉菌素10万单位tid、治疗6周,作为备选治疗方案[弱推荐中级别证据]

53、口服牛乳铁蛋白mg/d对体重小于1.5kg的新生儿或有效,医院并不可行[弱推荐中级别证据]

(八)腹腔内念珠菌病的治疗

54、对于临床上有证据支持存在腹腔内念珠菌感染和念珠菌感染高危因素的患者,包括近期腹腔手术、吻合口漏及坏死性胰腺炎,应考虑行经验性抗真菌治疗[强推荐中级别证据]

55、腹腔内念珠菌感染的治疗应包括控制感染源、适当引流和/或清创[强推荐中级别证据]

56、腹腔内念珠菌感染的抗真菌治疗方案与治疗念珠菌血症或ICU经验性治疗非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的方案是相同的(章节一、五)[强推荐中级别证据]

57、腹腔内念珠菌感染的治疗疗程,取决于原发灶是否控制以及临床治疗反应[强推荐低级别证据]

(九)呼吸道念珠菌分离株需要抗真菌治疗吗?

58、呼吸道分泌物中培养出念珠菌通常为定植菌,多不需抗真菌治疗

[强推荐中级别证据]

(十)血管内念珠菌感染(包括心内膜炎和心脏植入物感染)的治疗念珠菌心内膜炎的治疗

59、对于自身瓣膜心内膜炎,推荐初始治疗方案包括两性霉素B脂质体每日3-5mg/kg单用或联合氟胞嘧啶25mg/kgqid;或大剂量的棘白菌素类(卡泊芬净mg/d,米卡芬净mg/d,或阿尼芬净mg/d)[强推荐低级别证据]

60、对于敏感念珠菌,临床稳定和血中念珠菌已被清除的患者,推荐应用氟康唑-mg(6-12mg/kg)作为降阶梯治疗方案[强推荐低

级别证据]

61、对于氟康唑耐药,但对伏立康唑或泊沙康唑敏感的分离株,可将口服伏立康唑-mg(3-4mg/kg)bid或泊沙康唑片mg/d作为降阶梯治疗方案[弱推荐极低级别证据]

62、推荐行瓣膜置换术;术后抗真菌治疗至少6周,对存在瓣周脓肿或其他并发症的患者,抗真菌治疗时间应更长[强推荐低级别证据]

63、对于无法施行瓣膜置换术的患者,若分离株对氟康唑敏感,推荐长期应用氟康唑-mg/d(6-12mg/kg)[强推荐低级别证据]

64、人工瓣膜心内膜炎推荐的抗真菌治疗方案同自身瓣膜性心内膜炎

[强推荐低级别证据];为预防感染复发,推荐应用氟康唑-mg/d(6-12mg/kg)长期抗真菌治疗[强推荐低级别证据]心脏植入装置念珠菌感染的治疗

65、对于起搏器和植入式心脏除颤仪感染,应移除所有装置[强推荐中级别证据]

66、抗真菌治疗方案与推荐的自身瓣膜心内膜炎的治疗方案相同[强推荐低级别证据]

67、对于局限于发生器囊袋的感染,推荐移除装置后继续抗真菌治疗4周[强推荐低级别证据]

68、对于侵及导线的感染,推荐移除导线后继续抗真菌治疗至少6周

[强推荐低级别证据]

69、对于心室辅劣装置无法移除的,抗真菌治疗方案同推荐的自身瓣膜心内膜炎的治疗方案[强推荐低级别证据];若分离株对氟康唑敏

感,只要装置在位,推荐长期应用氟康唑治疗[强推荐低级别证据]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的治疗

70、若条件允许,推荐拔除导管,切开引流或行静脉切除术[强推荐低级别证据]

71、若存在念珠菌血症,推荐自念珠菌血症从血中被清除后使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每日3-5mg/kg或氟康唑-mg/d(6-12mg/kg)或棘白菌素类(卡泊芬净mg/d,米卡芬净mg/d或阿尼芬净mg/d)治疗至少2周[强推荐低级别证据]

72、对初始两性霉素B脂质体或棘白菌素类治疗有效并达到临床稳定状态,分离株对氟康唑敏感的患者,应考虑应用氟康唑-mg/d(6-12mg/kg)降阶梯治疗[强推荐低级别证据]

73、若临床和培养结果支持,血栓溶解可作为停止抗真菌治疗的依据

[强推荐低级别证据]

(十一)念珠菌骨关节感染的治疗

念珠菌骨髓炎的治疗

74、推荐氟康唑mg/d(6mg/kg)、治疗6-12月或棘白菌素类(卡泊芬净50-70mg/d,米卡芬净mg/d或阿尼芬净mg/d)治疗至少2周,继以氟康唑mg/d(6mg/kg)治疗6-12月[强推荐低级别证据]

75、两性霉素B脂质体每日3-5mg/kg,治疗至少2周,继以氟康唑mg/d(6mg/kg)治疗6-12月,作为次选方案[弱推荐低级别证据]

76、推荐有条件的病例行外科清创术[强推荐低级别证据]

化脓性关节炎的治疗

77、推荐氟康唑mg/d(6mg/kg)治疗6月或棘白菌素类(泊芬净50-70mg/d,米卡芬净mg/d或阿尼芬净mg/d)治疗2周,继以氟康唑mg/d(6mg/kg)治疗至少4周[强推荐低级别证据]

78、两性霉素B脂质体每日3-5mg/kg,治疗2周,继以氟康唑mg/d(6mg/kg)治疗、至少4周,作为次选方案[弱推荐低级别证据]

79、所有化脓性关节炎患者通常需要外科引流[强推荐中级别证据]

80、化脓性关节炎侵及人工装置,推荐移除[强推荐中级别证据]

81、如果人工装置无法移除,同时分离株对氟康唑敏感,推荐长期应用氟康唑mg/d(6mg/kg)[强推荐低级别证据]

(十二)念珠菌眼内炎的治疗

念珠菌眼内炎的常规治疗方案

82、所有念珠菌血症患者均应行扩瞳视网膜检查,最好由眼科医生执行。对于非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应于1周内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眼内炎[强推荐低级别证据];对于粒细胞减少患者,推荐检查时间推迟至中性粒细胞水平恢复[强推荐低级别证据]

83、眼部感染的严重程度(脉络膜视网膜炎是否侵及黄斑,是否伴有玻璃体炎)当由眼科医生判定[强推荐低级别证据]

84、抗真菌治疗和手术干预应由眼科医生和感染科医生共同决定[强推荐低级别证据]

不伴玻璃体炎的脉络膜视网膜炎的治疗

85、对于氟康唑或伏立康唑敏感菌株,推荐方案:氟康唑首剂mg(12mg/kg),继以-mg/d(6-12mg/kg)或伏立康唑首剂静脉注射mg(6mg/kg)bid,继以静脉注射或口服mg(4mg/kg)bid[强推荐低级别证据]

86、对于氟康唑或伏立康唑耐药菌株,推荐静脉注射两性霉素B脂质体每日3-5mg/kg单用或联合氟胞嘧啶25mg/kgqid[强推荐低级别证据]

87、若侵及黄斑,推荐在上述抗真菌治疗方案基础上,玻璃体内注射两性霉素B去氧胆酸盐(5-10μg溶于0.1ml无菌注射用水)或伏立康唑(μg溶于0.1ml无菌注射用水或生理盐水),以保证较高抗真菌活性[强推荐低级别证据]

伴玻璃体炎的脉络膜视网膜炎的治疗

89、推荐在以上不伴玻璃体炎脉络膜视网膜炎治疗方案基础上,加上玻璃体内注射两性霉素B去氧胆酸盐(5-10μg溶于0.1ml无菌注射用水)或伏立康唑(μg溶于0.1ml无菌注射用水或生理盐水)[强推荐低级别证据]

90、为减少组织屏障,使全身性抗真菌药物难以到达的真菌脓肿部位得以清除,应考虑考虑玻璃体切除术[强推荐低级别证据]

91、治疗疗程至少4-6周,具体疗程的应根据眼科检查,视损伤改善情冴而定[强推荐低级别证据]

(十三)中枢神经系统念珠菌病的治疗

92、推荐初始治疗方案为两性霉素B脂质体每日5mg/kg单用或联合氟胞嘧啶25mg/kgqid[强推荐低级别证据]

93、对初始治疗有效者,推荐氟康唑-mg/d(6-12mg/kg)降阶梯治疗方案[强推荐低级别证据]

94、治疗应持续至所有症状、体征、脑脊液及影像学异常恢复[强推荐低级别证据]

95、感染的中枢神经系统装置,包括脑室造口引流和分流管、刺激器神经假体重建装置、释放化疗药物的生物聚合晶片应尽可能移除[强推荐低级别证据]

96、对于脑室内装置无法移除的患者,可以通过装置脑室内给予两性霉素B去氧胆酸盐0.01-0.5mg(溶于2ml5%GS)[弱推荐低级别证据](十四)念珠菌尿路感染的治疗

无症状念珠菌尿的治疗

97、若条件允许,推荐去除诱发因素如导尿管[强推荐低级别证据]

98、不推荐应用抗真菌药物治疗,除非患者属于具有较高播散可能的高危人群。这些高危人群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出生体重极低(<1.5kg)婴儿和需行泌尿系手术患者[强推荐低级别证据]

99、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和出生体重极低婴儿的推荐治疗方案同念珠菌血症的治疗(章节三、七)[强推荐低级别证据]荐低级别证据]

有症状念珠菌膀胱炎的治疗

、若病原菌对氟康唑敏感,推荐口服氟康唑mg/d(3mg/kg)治疗2周[强推荐中级别证据]

、对于氟康唑耐药的光滑念珠菌,推荐两性霉素B去氧胆酸盐每日0.3-0.6mg/kg治疗1-7天,或口服氟胞嘧啶25mg/kgqid治疗7-10天[强推荐低级别证据]

、对克柔念珠菌,推荐两性霉素B去氧胆酸盐每日0.3-0.6mg/kg治疗1-7天[强推荐低级别证据]

、若条件允许,强烈推荐拔除导尿管[强推荐低级别证据]

、对于氟康唑耐药菌株,如光滑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引起的膀胱炎,两性霉素B去氧胆酸盐(溶于无菌注射用水配成50mg/L)膀胱冲洗治疗5天可能有效[弱推荐低级别证据]

有症状的念珠菌上行引起的肾盂肾炎的治疗

、对于氟康唑敏感菌株,推荐口服氟康唑-mg/d(3-6mg/kg)治疗2周[强推荐低级别证据]

、对氟康唑耐药的光滑念珠菌,推荐两性霉素B去氧胆酸盐每日0.3-0.6mg/kg治疗1-7天单用或联合口服氟胞嘧啶25mg/kgqid[弱推荐低级别证据]

、对于氟康唑耐药的光滑念珠菌,可以考虑单用氟胞嘧啶口服25mg/kgqid、治疗2周[强推荐低级别证据]

、对克柔念珠菌,推荐两性霉素B去氧胆酸盐0.3-0.6mg/kg*d治疗1-7天[强推荐低级别证据]

、强烈推荐解除尿路梗阻[强推荐低级别证据]

、若条件允许,对于留置肾盂造瘘管或输尿管支架的患者,可以考虑拔除或更换[弱推荐低级别证据]

真菌球相关念珠菌尿路感染的治疗

、对于成人患者,强烈建议进行手术干预[强推荐低级别证据]、推荐的抗真菌方案同上文所述膀胱炎、肾盂肾炎方案[强推荐低级别证据]

、若有肾盂造瘘管,推荐两性霉素B去氧胆酸盐(25-50mg溶于-ml无菌注射用水)经肾盂造瘘管冲洗[强推荐低级别证据](十五)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治疗

、对于非复杂性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推荐局部应用抗真菌药物各种局部用抗真菌药物疗效相近[强推荐高级别证据]

、推荐单剂量口服氟康唑mg作为非复杂性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治疗的备选方案[强推荐高级别证据]

、对严重急性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推荐氟康唑mgq72h、共2-3剂[强推荐高级别证据]

、对于口服唑类药物不敏感的光滑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将硼酸置于明胶胶囊内,经阴道局部应用,mg/d治疗14天,作为备选方案[强推荐低级别证据]

、对于光滑念珠菌感染的另一个备选方案为制霉菌素阴道栓剂10万单位/d治疗14天[强推荐低级别证据]

、对光滑念珠菌感染的第三种选择是局部单用17%氟胞嘧啶软膏或联用3%两性霉素B软膏治疗14天[弱推荐低级别证据]

、对于复发的外阴阴道炎念珠菌病,推荐起始局部用药物或口服氟康唑治疗10-14天,继以氟康唑mgqw治疗6月[强推荐高级别证据]

(十六)口咽部念珠菌病的治疗

、若病情较轻,推荐克霉唑锭剂10mg,每日5次或咪康唑口腔粘膜粘附片50mgqd置于犬齿窝上方的口腔黏膜表面,治疗7-14d[强推荐高级别证据]

、病情较轻者的备选治疗方案包括制霉菌素混悬液4-6mlqid(10万单位/ml)或制霉菌素片1-2片(20万单位/片)qid,治疗7-14天[强推荐高级别证据]

、中重度患者,推荐口服氟康唑-mg/d,治疗7-14天[强推荐高级别证据]

、对于氟康唑难治性疾病,推荐伊曲康唑口服液mgqd或泊沙康唑混悬液mgbid治疗3天,继以mgqd治疗,总疗程为28天[强推荐中级别证据]

、对氟康唑难治性疾病的备选治疗方案包括伏立康唑mgbid或两性霉素B去氧胆酸盐口服混悬液mg/mlqid[强推荐中级别证据]

、对难治性疾病的其他备选治疗方案包括静脉注射棘白菌素类(卡泊芬净:首剂70mg,继以50mg/d;米卡芬净mg/d;阿尼芬净:首剂mg,继以mg/d)或静脉注射两性霉素B去氧胆酸盐每日0.3mg/kg[弱推荐中级别证据]

、长期治疗通常是没有必要的。对于已经复发感染需要长期治疗者,推荐氟康唑mg,每周3次[强推荐高级别证据]

、对于HIV感染患者,强烈推荐进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以降低感染复发率[强推荐高级别证据]

、对于牙托相关的念珠菌病,推荐对牙托进行消毒,同时进行抗真菌治疗[强推荐中级别证据]

(十七)食管念珠菌病的治疗

、通常需要全身性应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在进行食管检查前进行诊断性的抗真菌治疗是恰当的[强推荐高级别证据]

、推荐口服氟康唑-mg/d(3-6mg/kg),治疗14-21天[强推荐高级别证据]

、对于无法耐受口服药物治疗的患者,推荐静脉注射氟康唑mg/d(6mg/kg)或棘白菌素类(米卡芬净mg/d;卡泊芬净:首剂70mg,继之50mg/d;阿尼芬净mg/d)[强推荐高级别证据]、对于无法耐受口服药物治疗者,次选治疗方案为两性霉素B去氧胆酸盐,每日0.3-0.7mg/kg[强推荐中级别证据]

、若患者耐受口服,可考虑逐步过渡至口服氟康唑-mg/d(3-6mg/kg)[强推荐中级别证据]

、对于氟康唑难治性疾病,推荐伊曲康唑口服液mg/d或静脉注射或口服伏立康唑mgbid治疗14-21天[强推荐高级别证据]、对于氟康唑难治性疾病的备选治疗方案为棘白菌素类(米卡芬净mg/d;卡泊芬净:首剂70mg,继以50mg/d;阿尼芬净mg/d)治疗14-21天或两性霉素B去氧胆酸盐每日0.3-0.7mg/kg治疗21天

[强推荐高级别证据]

、对于氟康唑难治性疾病,可以考虑泊沙康唑混悬液mgbid或泊沙康唑缓释片mgqd[弱推荐低级别证据]

、对于食管炎复发患者,推荐的长期治疗方案:氟康唑-mg每周3次[强推荐高级别证据]

、对HIV感染患者,强烈推荐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以降低感染复发

[强推荐高级别证据]









































北京白癜风治疗哪家医院最好
白癜风有妙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fkdgq.com/ynyyf/16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