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眼内炎 > 眼内炎危害

文献导读多重耐药罕见菌导致的白内障术后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maltophilia)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最早曾被称为嗜麦芽黄单胞菌和假单胞菌。存在于水、土壤、植物根系及食物中;且容易在塑料、玻璃和特氟龙材料上聚集和生长,是能引起感染的条件致病菌之一。医务人员手、隐形眼镜护理液、消毒或者杀菌剂、透析装置、氧气湿化罐、人工呼吸装置、通气管道等也都能分离到该菌。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并不是眼周皮肤和结膜囊的正常菌群,往往来源于被污染的灌注液等可疑进入眼内的耗材。本研究中其来源于反复消毒的吸除塑料管道。既往超声乳化机器的集液盒或袋的灌注管道和吸除管道不存在交通。而此批新用的超声乳化机器集液盒由于本身设计的原因,导致眼内吸除出来的液体可以重新进入灌注管道,从而出现污染眼内的可能性。

该细菌引起的白内障术后眼内炎临床特征为:发病缓慢隐匿,有别于爆发性感染;发生时间大约在术后2周左右;前房细胞反应重;容易前房积脓;纤维渗出反应轻;瞳孔后粘连少;早期可引起周边视网膜血管炎,48小时内引起玻璃体炎症。

临床处理需尽早进行手术,即使早期进行玻璃体手术,该菌引起的眼内炎容易复发,可能需要再次玻璃体手术,必要时需摘除人工晶状体(IOL)。该研究中78.6%的患者采取了扁平部玻璃体切除(PPV)联合玻璃体注药术。部分患者进行了2次PPV。部分患者摘除了IOL及其囊袋。92.9%的患者最终矫正视力≥0.2。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本身就属于多重耐药菌,对大部分β-内酰胺类和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天然耐药。在本研究中,对大部分β-内酰胺类、氨基糖甙类、氨曲南、亚胺培南和环丙沙星均耐药,耐药程度更加严重。药敏试验显示每例患者均对左氧氟沙星敏感。后增加左氧氟沙星(玻璃体腔内和全身)进行抗感染治疗,由于眼内感染期血-房水屏障脆弱,左氧氟沙星全身用药也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细菌谱和耐药性的不断改变和更新,使白内障围手术期的用药不断受到挑战,希望抗生素的研发和更新给我们临床带来更加可靠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JiY,JiangC,JiJ,LuoY,JiangY,LuY.Post-cataractendophthalmitiscausedbymultidrug-resistantStenotrophomonasmaltophilia:clinicalfeaturesandriskfactors.BMCOphthalmol.Jan24;15:14.

:Post-cataractendophthalmitiscausedbymultidrug-resistantStenotrophomonasmaltophilia:clinicalfeaturesandriskfactors.

多药耐药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导致的白内障术后眼内炎:临床特征和风险因素。

:JiY,JiangC,JiJ,LuoY,JiangY,LuY1.

背景:报告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导致的白内障术后眼内炎(PE)的临床特征和风险因素。

方法:对复旦医院年12月10日至年4月7日的病例进行回顾。采集关于手术详情、疾病特征、病原体抗生素敏感性和治疗应答的信息。至少12个月随访时间内,检查患者的视力预后。

结果:发现了14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导致的眼内炎。感染的发作时间为术后第1-56天(中位时间,13.5天)。所有患者的前房中均发现了明显的细胞反应,未见瞳孔虹膜粘连。视网膜静脉周炎在8名患者(57.1%)检测呈阳性,是PE的早期体征之一。从穿刺管采集的液体中发现了相同细菌,这些细菌对多种药物耐药(如:氨基糖苷类、绝大部分β-内酰胺类、氨曲南、亚胺培南和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除外。与革兰氏阴性组相比,革兰氏阳性组的感染发病更加迅速、更加严重、更难以控制。这14名患者中,有11名(78.6%)接受了玻璃体切除术(PPV)和玻璃体内注射给药。有3名患者进行了两次PPV,有3名患者摘除了人工晶体和囊袋。14名患者中,有13名(92.9%)的最终视敏度达到了≥20/。并发症包括:3例病例(21.4%)视网膜脱离,两例病例(14.8%)感染复发。统计学分析显示,年龄大于90岁和后囊破裂是感染的风险因素(P=0.和P=0.)。晶状体乳化器可能会导致吸液管和灌注管之间交叉污染。

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应被视为PE的一种病原体。这种感染常见于后囊破裂的老年患者。玻璃体内或者以全身给药的方式应用有效的抗生素及早进行初次PPV也许可以改善临床预后。手术期间应避免将吸液管和灌注管连接。









































中科医院专家
中科医院专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fkdgq.com/ynywh/8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