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眼内炎 > 眼内炎介绍

柳叶刀管住嘴多重要通过饮食控制摆

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作用障碍所致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持续高血糖与长期代谢紊乱等可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特别是眼、肾、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的损害及其功能障碍和衰竭。严重者可引起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等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昏迷。

病例病症

糖尿病的症状可分为两大类:一大类是与代谢紊乱有关的表现,尤其是与高血糖有关的“三多一少”,多见于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常不十分明显或仅有部分表现,另一大类是各种急性、慢性并发症的表现。

1.多尿

是由于血糖过高,超过肾糖阈(8.89~10.0mmol/L),经肾小球滤出的葡萄糖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形成渗透性利尿,血糖越高,尿糖排泄越多,尿量越多,24h尿量可达~ml,但老年人和有肾脏疾病者,肾糖阈增高,尿糖排泄障碍,在血糖轻中度增高时,多尿可不明显。

2.多饮

主要由于高血糖使血浆渗透压明显增高,加之多尿,水分丢失过多,发生细胞内脱水,加重高血糖,使血浆渗透压进一步明显升高,刺激口渴中枢,导致口渴而多饮,多饮进一步加重多尿。

3.多食

多食的机制不十分清楚,多数学者倾向是葡萄糖利用率(进出组织细胞前后动静脉血中葡萄糖浓度差)降低所致,正常人空腹时动静脉血中葡萄糖浓度差缩小,刺激摄食中枢,产生饥饿感,摄食后血糖升高,动静脉血中浓度差加大(大于0.mmoL/L),摄食中枢受抑制,饱腹中枢兴奋,摄食要求消失,然而糖尿病人由于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缺乏或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组织摄取利用葡萄糖能力下降,虽然血糖处于高水平,但动静脉血中葡萄糖的浓度差很小,组织细胞实际上处于“饥饿状态”,从而刺激摄食中枢,引起饥饿,多食,另外,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大量葡萄糖从尿中排泄,因此机体实际上处于半饥饿状态,能量缺乏亦引起食欲亢进。

4.体重下降

糖尿病患者尽管食欲和食量正常,甚至增加,但体重下降,主要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产生能量,致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强,消耗过多,呈负氮平衡,体重逐渐下降,乃至出现消瘦,一旦糖尿病经合理的治疗,获得良好控制后,体重下降可控制,甚至有所回升,如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体重持续下降或明显消瘦,提示可能代谢控制不佳或合并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

5.乏力

在糖尿病患者中亦是常见的,由于葡萄糖不能被完全氧化,即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和有效地释放出能量,同时组织失水,电解质失衡及负氮平衡等,因而感到全身乏力,精神萎靡。

6.视力下降

不少糖尿病患者在早期就诊时,主诉视力下降或模糊,这主要可能与高血糖导致晶状体渗透压改变,引起晶体屈光度变化所致,早期一般多属功能性改变,一旦血糖获得良好控制,视力可较快恢复正常。

并发症

1.糖尿病肾病

是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合并症之一。我国的发病率亦呈上升趋势,目前已成为终末期肾脏病的第二位原因,仅次于各种肾小球肾炎。由于其存在复杂的代谢紊乱,一旦发展到终末期肾脏病,往往比其他肾脏疾病的治疗更加棘手。但积极适当的干预措施能明显减少和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尤其在病程早期干预治疗效果甚佳。

2.糖尿病眼部并发症

(1)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中最重要的表现,是一种具有特异性改变的眼底病变,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临床上根据是否出现视网膜新生血管为标志,将没有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称为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或称单纯型或背景型),而将有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称为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2)与糖尿病相关的葡萄膜炎大致上有以下4种情况:①与糖尿病本身相关的葡萄膜炎;②感染性葡萄膜炎,糖尿病患者发生内源性感染性眼内炎的机会较正常人明显增加;③伴有一些特定的葡萄膜炎类型,但二者是偶然的巧合,抑或是有内在的联系;④内眼手术后的感染性眼内炎或无菌性眼内炎。多发生于中年人和老年人糖尿病患者。

(3)糖尿病性白内障发生在血糖没有很好控制的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多为双眼发病,发展迅速,甚至可于数天、数周或数月内发展为完全混浊。

3.糖尿病足

足部是糖尿病这个多系统疾病的一个复杂的靶器官。糖尿病患者因周围神经病变与外周血管疾病合并过高的机械压力,可引起足部软组织及骨关节系统的破坏与畸形形成,进而引发一系列足部问题,从轻度的神经症状到严重的溃疡、感染、血管疾病、Charcot关节病和神经病变性骨折。实际上类似的病理改变也可以发生在上肢、面部和躯干上,不过糖尿病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

4.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

包括心脏和大血管上的微血管病变、心肌病变、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引起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首要病因。冠心病是糖尿病的主要大血管并发症,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冠心病的死亡风险比非糖尿患者群高3~5倍。其病理机制是动脉粥样硬化,高血糖、高收缩压、高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增高、高密度脂蛋白下降、年龄、性别、吸烟、家族史均是其发病的危险因素。

5.糖尿病性脑血管病

是指由糖尿病所引起的颅内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据统计,2型糖尿病患者有20%~40%会发生脑血管病,主要表现为脑动脉硬化、缺血性脑血管病、脑出血、脑萎缩等,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6.糖尿病神经病变

糖尿病神经病变最常见的类型是慢性远端对称性感觉运动性多发神经病变,即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率很高,部分患者在新诊断为糖尿病时就已经存在周围神经病变了,遗憾的是在治疗上,尤其是在根治糖尿病神经病变方面相当困难,所以其重点还在于预防其发生和控制发展。

目前我国1.2亿肾脏病患者中,其中糖尿病引起的慢性肾病人数最多,糖尿病已经严重危害到我们的健康。

在临床上,医生常常喜欢用“五驾马车”理论来告诉患者:糖尿病的治疗关键是五个方面,即饮食控制(管住嘴)、运动锻炼(迈开腿)、健康教育、自我监测,以及药物治疗。

糖友的“五驾马车”

而年12月5号,《柳叶刀》发布了一篇令人惊喜的研究成果:通过饮食管理减轻体重,即可让许多糖尿病患者疾病逆转,不再需要依靠药物控制血糖!

《柳叶刀》音译thelancet,是目前全球最权威的医学杂志之一,“Lancet”在英语中有“尖顶穹窗”的意思,寓意着立志成为“照亮医界的明窗”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项令人难以置信的“糖尿病缓解临床试验”,第一阶段的成果吧!

饮食调节12个月,

一半人摆脱糖尿病药物

与传统的临床试验不同,这是一项发生在现实生活的“开放式”试验。

一共有名2型糖尿病患者直接参与其中。这些糖尿病患者均为肥胖人群,年纪在20~65岁之间,体重指数在27~45之间,糖尿病病史在6年内,且没有使用胰岛素,均为降糖药治疗。(注释:体重指数是衡量肥胖的一种计算方法,即体重÷身高的平方,正常18.5~23.9)。

这些患者们按照1:1的比例被分到两组,一组进行严格的饮食控制,另一组仍采用传统糖尿病治疗方法,作为对照。严格控制饮食的那组患者,试验开始时停用所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治疗药物,只有医生认为血糖、血压等指标完全失控时再恢复用药。

在医生的帮助下,饮食干预组遵守3~5个月的低热量饮食,每日-千卡(注释:一般轻体力劳动一天需热量千卡左右,也就是说基本是饿着治)。随后进行2~8周的正常饮食调整,并且定期向医生复诊并继续控制体重。

12个月后,统计的试验结果令人吃惊:

通过严格的饮食控制后体重明显下降,将近一半的患者基本上摘掉了糖尿病的帽子!

并且研究人员将饮食控制组的患者,分为了没有减重,减重小于5公斤、5~10公斤、10~15公斤和大于15公斤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看下图,减重越多,糖尿病缓解比例越高!

为什么会有这么神奇的效果?

实验的主要负责人是来自英国纽卡斯尔大学教授RoyTaylor教授,他在2型糖尿病的病因及治疗方法上已探索了近四十年。

他认为,2型糖尿病的发生与体重增加、过多的脂肪堆积在肝脏和胰岛内密切相关。

胰腺周围堆积的脂肪会给器官中控制血糖水平的胰岛细胞带来压力,使它们停止生产足够的胰岛素,从而导致血糖水平失控。通过调整饮食减掉脂肪后,胰腺会恢复正常工作。

论文的第一作者MikeLean教授说:“现在,我们有了明确的证据表明,减重10-15公斤就有希望逆转2型糖尿病,这是非常令人兴奋的结果。”

但也有同行质疑,“糖尿病缓解不等于完全逆转,如果体重回升,糖尿病就复发”。但参与这项临床试验的Isobel女士说:“我之前血糖水平一直非常高,每次去看医生,都会被告知要增加药物。而参与试验后,我已经保持了两年。”

为了调查这种干预手段的长期影响,这项试验目前仍在进行中。但总的来说,这项试验告诉了我们通过饮食控制、体重管理实现逆转糖尿病的可能性,在未来可能会帮助到无数的糖尿病患者!

声明:这项试验的过程,是由专业的医生和营养团队对患者进行严格的监控,饮食治疗兼顾正确的营养平衡,不适合咱们普通患者没有专业指导的情况下自行“停药、断食”模仿!

更多资讯,请扫医院脑病科







































北京看白癜风效果最好专科
北京哪里医院看白癜风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fkdgq.com/ynyjs/99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