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手术应如何选择人工晶状体
摘要:人眼的工作原理就像一个照相机,而我们的自然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起重要的聚光作用。正常人的晶状体是透明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原来透明的晶状体逐渐变混浊,即“镜头变花了”,这就是白内障。
随着人口老龄化,白内障发病率越来越高,而目前唯一能有效治疗白内障的是手术治疗。白内障手术是现代眼科显微手术中手术量最大、发展最快、技术最成熟、最安全的手术。在临床上,白内障手术的成功不仅与手术医师的技术水平、手术及检查设备密切相关,此外,如何恰当选择人工晶状体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许多白内障患者对此存在众多疑问与误区,现将有关知识解答如下
1、人工晶状体有什么作用?
人眼的工作原理就像一个照相机,而我们的自然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起重要的聚光作用。正常人的晶状体是透明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原来透明的晶状体逐渐变混浊,即“镜头变花了”,这就是白内障。而白内障手术即是将这个“变花的镜头”摘除,被摘除了晶状体的眼睛叫做无晶体眼,大约相当于度远视,无法看清远处和近处的物体。就好像照相机没有镜头一样,需要用光学方法矫正。普通眼镜厚而重,光学效果差,单眼不能戴。为了弥补无晶状体眼的屈光力不足,必须安装人工晶状体,以“假”替“真”,使白内障病人手术后的视力恢复正常。人工晶体是由高分子材料制成的,由一片光学透镜和与其相连的支撑组成。放在眼内原来的位置,起到汇聚光的作用,是最接近人眼的光学需要的理想替代品。
2、人工晶状体有哪些种类?
根据制作材料的不同人工晶状体有硬性和软性两种。硬性人工晶状体应用于临床的时间很长,其临床效果得到了充分的验证,价格便宜,但植入时的手术切口较大,一般在6毫米左右,术后伤口愈合时间较长,可引起较大的手术源性散光而影响视力的恢复。软性人工晶状体也叫折叠式人工晶状体,其特征是可折叠,所以植入时的切口小,一般在3毫米左右,不需缝合,术后视力恢复快,引起的手术源性散光较小,但价格相对较高。目前,临床上多选用软性人工晶状体。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已经成为治疗各种类型白内障的主流手术方式。该手术全过程均在局部麻醉下进行,利用超声能量乳化吸除混浊的晶状体,最后植入人工晶状体。手术过程耗时短,安全性高,并发症少。
为了满足不同的临床需要,近年来还有许多新型的折叠式人工晶状体不断面世,包括多焦点晶状体、非球面晶状体,蓝光滤过型晶状体,矫正散光的晶状体等,这些新型的高端人工晶状体无疑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但在进行人工晶状体选择时,尚存在很多误区,比如“贵的就是好的”,“新的就一定是完美的”等。
3、怎样选择人工晶状体?
人工晶状体的选择包括度数选择及种类选择。选择依据应根据不同患者的需求,进行个体化选择。
相对于眼镜的度数测量,人工晶状体的度数计算要复杂得多。在进行白内障手术之前,通常必须测量手术眼的屈光、角膜曲率和眼轴长度,手术医师再根据患者的这些数据选择相应的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计算出的度数还需与不同的人工晶状体的常数相调整再确定拟植入的人工晶状体度数。选择什么度数和种类的人工晶状体,主要根据病人的生活习惯和要求而定。例如经常需要看书看报、缝衣做饭的,适合植入能造成一定度数近视的人工晶状体;喜欢看电视、想经常外出游玩的老人,就可以植入正视度数的人工晶状体。如果希望看远看近都很清晰,则可以选择多焦点人工晶状体。非球面晶状体因能减少人眼的球面相差,能获得较好的对比敏感度,非常适合精细作业者及需要良好夜间视力的人群。蓝光滤过型晶状体可有效滤过光线中有害的蓝色光,对户外工作者能降低患老年性黄斑变性的风险。而对于术前有严重散光的患者,可植入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而获得满意的疗效。
来源:网络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