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视力恢复的好您得会ldquo趴
医院眼科中心平均住院日的缩短,就医环境和住院流程的改善,来眼科中心做手术的患者在恢复过程中“受的罪”是越来越少了,但有件事还是让他们“怨声载道”:
“护士,我能不能不趴了啊?”
“每天趴得浑身难受,一直趴到底有啥用啊?”
“我还得趴多久啊?我坚持不下去了!”
“护士啊,我这脸都趴肿啦!”
真是奇怪,其他科室的病房里,患者都是好好的躺在床上休息,怎么在眼科病房里,大家都趴着睡觉,低着头吃饭呢?
原来啊,通过“玻璃体切割手术”来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及黄斑裂孔等疾病,是许多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恢复视功能的一项常规手段,手术后往往需要患者在一段时间内保持面向下的体位,也就是他们口中的“趴”。很多病人对这个做法不理解,有很多的疑问,以至于不能很好的配合,影响了恢复的效果。那今天咱们就来讲一讲玻璃体切割术后有关“趴”的那些事儿。
●为什么要保持面向下体位?●手术中,根据病情需要,医生在病人的眼睛里面填充了硅油或者气体,硅油和气体均比水轻,而视网膜位于眼睛的后部,所以,面向下体位可以充分利用硅油或者气体向上的浮力顶压视网膜,使视网膜更好的贴附复位;其次,面向下体位,可以使炎症性的产物更好的从前面排除,同时避免硅油滴向上漂浮堵塞前房角;再次,对于没有同时做白内障手术的患者,可以减少硅油对晶状体代谢的影响,更好的维持晶状体的透明性,延缓白内障的发生。
●面向下体位的正确姿势●常用的两种面向下体位的姿势:卧位面向下和坐位面向下。面向下体位可以俯卧在床上,也可以是坐在凳子上,面向下的趴在桌面、台面等坚固而可以倚靠的物体上。还可以是面向下的站立或者行走(相当于低头看路)。
●面向下体位需要保持多久呢?●根据不同的原发疾病,需要区别对待。如果黄斑裂孔很小,需要坚持至少一个周。这样的情况,同样适用于比较小的后极部裂孔的视网膜脱离患者。
而对于严重的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或者严重的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导致的视网膜脱离的患者,由于病情严重,面向下体位的时间要更久,至少需要1个月左右的时间。
当然,“趴”的时间并不是绝对的,需要根据复查时眼底检查的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延长时间。
?
也许您现在正经历着这样的“痛苦”,别灰心,别着急,听医生的话,“趴”过了这道坎,美好和光明在前方等着!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