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眼内炎 > 眼内炎诊断

惟视资讯囊袋钩晶状体脱位白内障手术新

北京正规痤疮医院 https://m-mip.39.net/czk/mipso_8578752.html
编者按

半脱位晶体的摘除与人工晶体植入一直以来都是白内障手术中的难点,处理方式也多因脱位程度的不同而有所区别。通常情况下,晶体脱位范围在90°以内,囊袋张力环(capsulartensionring,CTR)足可以应对;若脱位范围进一步扩大,则必须将囊袋固定至巩膜壁以防止晶状体进一步脱位和偏心的发生。传统方法通常使用缝线来实现囊袋与巩膜壁的固定,但是这种方法操作复杂、技术难度大,大幅延长手术时间并且远期存在缝线相关并发症的风险。为改进这些问题,Agarwal团队Jacob等人发明了一种囊袋钩,可以实现半脱位晶状体囊袋的无缝线巩膜固定。该方法适用于晶状体或人工晶体(IOL)脱位、晶状体缺如等病人,对自身免疫病或风湿性疾病患者禁用。下面一起来看看这种囊袋钩是如何使用的吧。

囊袋钩的构造

特殊设计的囊袋钩如图1所示:左图为囊袋钩原本的造型。使用时,将手柄与弯钩交界处的弯曲拉直,而将握杆中央弯曲90°以方便进入巩膜隧道。囊袋钩的最终形态如右图所示。

图1,改造前(左)与改造后(右)的囊袋钩

手术过程

1.图2A所示为外伤所致晶体半脱位病例,其晶体脱位范围大约为°;于晶体脱位一侧巩膜做瓣,厚度为巩膜厚度的一半(图2B);常规进行连续环形撕囊后及水分离后,用20G针头于巩膜瓣下距角巩膜缘1.5mm处做巩膜切口,并将改造后的囊袋钩插入后房,置于虹膜和晶状体前囊之间(图2C);在23G显微镊辅助下,用囊袋钩拉住撕囊口(图2D),牵引偏位的囊袋至正中位置,并向前推动硅树脂限位器,将囊袋钩固定(图2E);从10点位切口植入囊袋张力环(图F)。

图2,手术过程。A:外伤性晶体半脱位术前;B:制作巩膜瓣;C:插入囊囊钩;D:囊带钩拉住撕囊口;E:牵引偏位的囊袋至正中位置;F:植入囊袋张力环

2.制作角膜缘切口并用类似方法置入额外的囊袋钩以提供更强的支撑(图3A、B);碎核、超声乳化吸除晶状体核及皮质(图3C-E);植入人工晶体(图3F)。

图3,手术过程。A、B:于角巩膜缘置入额外囊袋钩;C-E:碎核、超声乳化吸除晶状体核及皮质;F:植入人工晶体

3.当巩膜切口处囊袋钩稳定后,小心移除限位器(图4A);去除手柄多余部分,剩余部分插入平行于角巩膜缘的26G巩膜隧道中(图4B);移除角膜缘囊袋钩,通过调整巩膜囊袋钩嵌入隧道的长度使IOL处于中央位置,纤维蛋白凝胶封闭巩膜瓣(图4C);吸除眼内粘弹剂(图4D);纤维蛋白凝胶封闭结膜切口(图4E);前房注入气泡,水密角膜切口(图4F)

图4,手术过程。A:移除限位器;B:将巩膜切口处囊袋钩固定于巩膜隧道中;C:移除角膜缘囊袋钩,调整IOL位置封闭巩膜瓣

术后情况

1.图5所示为该患者术后1天(图5A)、7周(图5B)及6个月(图5C、D)时状态。可见撕囊口在囊袋钩的牵拉下呈椭圆形,而IOL始终保持在中央位置,说明囊袋钩可以持续提供足够而稳定的牵引力。

图5,术后1天(图5A)、7周(图5B)及6个月(图5C、D)眼前节照相

2.UBM及前节OCT检查均显示IOL处于中央位置,并无偏移或倾斜(图6A、B),且囊袋钩牢固地埋藏于巩膜瓣下(图6C、D)。

图6,术后UBM(A)及前节OCT(B),囊袋钩埋藏于巩膜瓣下(C),插入巩膜隧道的部分如前节OCT(D中黑色箭头)所示

总结

脱位晶状体手术长久以来都被视为一种极富挑战性的白内障手术,传统的缝线固定法存在手术复杂、并发症较多等诸多缺点,许多人为此发明了独特的设备和技术以求使手术变得更加安全、简单。本文作者采用特殊设计的囊袋钩,可以牵拉囊袋与巩膜相连接,无需缝线,配合CTR的使用,可以为脱位晶状体的囊袋提供横向和纵向的张力,让囊袋和IOL的位置保持稳固,并且能长期维持。这一装置的发明和手术技术的改良为晶状体脱位白内障手术带来了新的思路,其使用效果和应用范围值得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索。

文献来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fkdgq.com/ynyzd/133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