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使用抗菌药不能降低眼内炎风险
眼内炎又称玻璃体炎症,广义地讲是指各种严重的眼内炎症。临床上一般指由细菌、真菌或寄生虫引起的感染性眼内炎。年1月发表在《Ophthalmology》的一项美国研究表明,局部使用抗菌药不能降低眼内炎风险。
目的:旨在描述年龄相关的黄斑变性的治疗比较试验(CATT)中,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后,眼内炎的发病率和结局,评估抗菌药局部预防对发病率的影响。
设计:随机临床试验内的队列研究。
参与者:CATT中的患者。
方法:新生血管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在3种给药方案中1种的情况下,接受玻璃体内注射兰尼单抗和贝伐单抗。研究方案指定,注射前准备包括使用无菌盖镜和聚维酮碘(5%)。眼科医生有注射前和注射后抗菌药使用的治疗决策权。患者每月接受随访,直到2年。
主要结局测量:眼内炎和视敏度的进展。
结果:11/次注射后(1/(0.06%);95%CI,0.03%~0.11%),和11/名患者(0.93%;95%CI,0.52~1.66)进展为眼内炎。不使用抗菌药、仅注射前使用抗菌药、仅注射后使用抗菌药、注射前和注射后都使用抗菌药的眼内炎发病率分别为0.15%、0.08%、0.06%和0.04%(P=0.20)。所有的眼睛都接受玻璃体内注射抗菌药治疗,4只眼睛经行玻璃体摘除术。在11个受影响的眼睛中,研究最后的视敏度为:4只眼睛为20/40或更好(36%),2只眼睛为20/50~20/80(18%),3只眼睛为20/~20/(27%),2只眼睛比20/差(18%)。5只眼睛在眼内炎发生前的最终视敏度处于2行的视力范围内。
结论:本研究的结果显示,眼内炎的发病率低于或类似于其他大型研究中的结果。无论是注射前还是注射后,局部使用抗菌药都不能降低眼内炎风险。
来源:环球医学网
版
权
声
明
转载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内容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未经核实,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