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内感染性疾病的鉴别
复旦大医院常青教授介绍了“感染性眼内炎症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包括获得性眼部梅毒、眼部结核、内源性真菌性眼内炎、急性视网膜坏死、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CMVR)、眼弓蛔虫病的简要介绍、诊断和治疗。
眼内炎症性疾病,广义地讲可以是由特定病原体引起的眼内感染,也可以是免疫反应介导的眼内炎症。临床上包括感染性眼内炎、非感染性眼内炎和伪装综合征。根据感染途径不同感染性眼内炎又分为外源性眼内炎(如眼外伤和眼内手术后)和内源性眼内炎(病原体随血液循环至眼内)。常青教授主要介绍了感染性眼内炎的鉴别诊断,感染性眼内炎一般由细菌、真菌、病毒或寄生虫引起。
病因学诊断
病因学诊断包括以下方面:①详细的病史和系统回顾,包括评估有无糖尿病、器官移植、肝硬化、低蛋白血症;菌血症、败血症或发热史(如有创手术史,静脉置管、留置导尿管,其他部位感染灶);性传播疾病[如伪装大师(TheGreatMasqueraders)];②细致的眼部检查;③有针对性的眼部辅助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这些检查有助于证实推测或为诊断提供线索;④及时的诊断性治疗或手术;⑤采集眼内液或眼内组织进行病原体鉴定。
获得性梅毒
疾病介绍
获得性眼部梅毒是由苍白密螺旋体感染所致的性传播疾病,也可通过输血或者直接接触感染部位感染,可累及包括眼在内的全身任何重要脏器。
分期
获得性梅毒分为1期、2期、隐性期和3期。1期梅毒的主要症状为硬下疳,通常在螺旋体侵入2~6周后出现,未经治疗,4~6周可自行痊愈。2期梅毒系1期梅毒未治疗或治疗不规范,螺旋体进入血液循环大量繁殖播散而出现症状,通常在初始感染后6~8周发生2期梅毒,最常见的症状为弥漫性斑丘疹和全身症状,最常见的眼部症状为葡萄膜炎。隐性期梅毒指血清学反应阳性,无症状和体征。3期梅毒系早期梅毒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充分引起,约1/3的患者经1~10年后发生3期梅毒,可累及心血管及中枢系统等重要器官,眼部表现多种多样包括:结膜炎、巩膜炎和浅层巩膜炎、间质性角膜炎、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瞳孔异常(阿·罗瞳孔)等眼前节改变;眼后段表现可见玻璃体炎、脉络膜视网膜炎、视神经炎、浆液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坏死、葡萄膜渗漏、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黄斑水肿、假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等。
诊断
获得性眼部梅毒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实验室检查和典型眼部表现。对于不能解释的视网膜血管炎、视神经视网膜炎、视盘炎、常规治疗无效或复发葡萄膜炎,均应进行血清学试验,包括非螺旋体筛选试验[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VDRL)、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和螺旋体确诊试验[荧光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ABS)、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获得性眼部梅毒多无特异性症状,其特异性眼底病变为,急性后极部鳞状脉络膜视网膜炎(ASPPC),表现为后极部视网膜深层出现单个或多个黄灰色大的扁平鳞形病灶,可有玻璃体炎、血管炎、视神经视网膜炎表现,50%双眼发病,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早期可见低荧光,晚期可见高荧光,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处可见特征性的小豹纹样斑点,晚期可有渗漏。
治疗
按照神经性梅毒进行治疗,如给予抗生素驱梅,控制感染。
眼部结核
疾病介绍
推荐的诊断标准
治疗
小结
内源性真菌性眼内炎
急性视网膜坏死
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
眼弓蛔虫病
总结
全身疾病多为感染性视网膜疾病的基础,如巨细胞病毒感染是AIDS患者的常见机会感染之一;细菌或霉菌导致菌血症,可能经血液播散至眼内,引发感染。对于感染性视网膜疾病,应认识其典型表现,警惕非典型表现,重视病史的采集和眼部检查,有针对性的实验室检查及局部活组织检查可帮助诊断。
(《眼科学大查房》原创作品,如果您需要阅读和收藏本文全文的PDF版,请回复此北京看白癜风哪最好北京白癜风最便宜的是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