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眼内炎 > 眼内炎预防

惟视资讯角移术后眼内炎如何规避高风

惟视眼科原创资讯

请告知并允许后方可转载

眼内炎是穿透性角膜移植(penetratingkeratoplasty,PK)术后可能发生的一项并发症,可造成严重视力损害,给患者带来生活上的不便和心理上的痛苦。据文献报道,PK术后眼内炎的发生率约在0.08%至0.77%不等。那么,到底角膜移植术后发生眼内炎的风险有多大?又有哪些因素可能增加或降低相应的机率呢?

一项来自英国的研究以自年4月至年12月在全英境内接受PK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全英移植登记中心数据库对患者的术前情况、围术期事件、术后效果等信息进行全面的搜集、整理及分析。最终,入组患者共例,在长达5年的随访时间内,共95例报告发生眼内炎,其中19例为误判,故确诊的眼内炎在这7年内共有76例,发病率为0.67%,其中约四分之一发生在术后的6周内。有24例患者进行了眼内标本的采样,但仅有13例获得病原体培养结果,4例为真菌(3例念珠菌,1例镰刀菌),其他病原体包括假单胞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分枝杆菌等。

在对患者及供体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后,科学家们发现,供体的死因、移植手术指征、移植目的(是改善外观、提高视力还是治疗性)、手术及相关并发症、缝合方式等因素与术后眼内炎发生风险相关。通过回归分析他们得出结论:若角膜来源于因感染性疾病(如败血症、脑膜炎等)死亡的供体,那么与来自外伤或心脑血管疾病致死的供体相比,接受前者所提供的角膜术后发生眼内炎的风险较后者高4倍。

同时,移植手术的指征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将手术指征分为高危及低危两组,低危的角膜移植指征是角膜膨出、角膜营养不良、角膜混浊等,而高危组则包括角膜感染、外伤、溃疡性角膜炎以及合并既往眼部手术史等。统计分析表明,高危组移植术后发生眼内炎的风险较低危组提高3倍。但对于即将或已经发生角膜穿孔的患者而言,是否存在局部感染并不影响术后眼内炎的发生。而急性眼内炎(定义为发生在术后6周内)的发生仅与移植指征相关,高危组较低危组风险提升8倍。

那么,发生眼内炎是否就一定意味着手术的失败呢?数据表明,在术后发生眼内炎的病例中,植片的最终存活率为27%,约为未发生眼内炎患者的三分之一。

通过此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对供体角膜进行筛选、寻找既可以减灭病原体又不损伤角膜活性的合理方式,以及对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的指征进行权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我们规避术后眼内炎的发生。但在临床工作中由于多方面条件的限制,常常没有条件把风险减到最低,那么这时候,充分并且全面的术前沟通一定不能忘记。

原文:Ophthalmology,(1):p25–30.









































治白癜风的医院哪个好
白癜风怎么治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fkdgq.com/ynyyf/8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