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并非老年人ldquo专利
近日有媒体报道,“95后”幼教吴敏(化名)因为视物模糊就诊时发现有白内障。年纪轻轻怎么会发生白内障?医生详细了解吴敏的生活习惯后发现,她从小喜欢碳酸饮料,入夏以来每天都要喝一瓶中瓶可乐,于是推断患者可能患有糖尿病,以致出现白内障的并发症。经检查发现,吴敏确实患有糖尿病。经过白内障手术,她已经康复出院。
复旦大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方艳文告诉我们,白内障是指各种原因引起晶状体蛋白质变性而发生混浊,导致视物模糊的眼病。
一般人们都认为,白内障是老年人才会患的疾病,实际上,年轻人也会患白内障,而且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只不过老年性白内障是由于晶状体自然老化所致,而年轻人患白内障的原因不尽相同。
这些因素可导致年轻人患白内障
方医师介绍,除了常见的老年性白内障,白内障的发病原因还有以下几种:
1.先天性白内障。多在出生前后已存在,或在儿童期内罹患。与先天遗传、宫内感染、发育异常等因素有关。
2.并发性白内障。是由于眼部的疾病引起的白内障。由于眼部的炎症或退行性病变等,使晶状体发生营养或代谢障碍而变混浊。常见眼部疾病比如高度近视、视网膜脱离、葡萄膜炎、青光眼、夜盲症等。
方医师介绍,最近她接诊了一位37岁的年轻白内障患者,就是由于高度近视让白内障“提前到来”。她还提醒读者,做过内眼手术的人群,手术之后可能会加速白内障的进展,所以应该引起注意。
3.代谢性白内障。在代谢性疾病中,糖尿病引起的白内障最为多见。媒体报道中的“95后”吴敏就是这种情况。这主要是由于高血糖引起晶状体中葡萄糖增多,转化为山梨醇在晶状体内蓄积,导致细胞内渗透压升高,晶状体纤维吸水肿胀而混浊。
其中,医学上被称为“真性糖尿病性白内障”的情况多发生于血糖控制不佳的年轻人群中,这种白内障往往进展很快,在数月内就可发展为晶状体完全混浊。还有一类合并老年性白内障的糖尿病性白内障,表现为比一般老年人发病更早、进展更快。
4.外伤性白内障。眼晶状体受到伤害,特别是穿通伤后,房水由囊膜的破口进入晶状体,晶状体内水溶性蛋白,特别是γ-晶状体蛋白大量丢失,谷胱甘肽显著减少,DNA合成以及细胞分裂减慢。晶状体在受伤部位混浊之后,很快水化,形成液泡、水肿。混浊很快波及到晶状体的周边部,最后导致整个晶状体的混浊。
临床常见的眼外伤有穿通伤,比如工作时不慎锐器刺入眼睛、针扎伤等;钝挫伤,比如眼睛受到拳头、重物、羽毛球等打击。
5.药物及中毒性白内障。长期应用或接触对晶状体有毒性作用的药物或化学品,可导致晶状体混浊。常见的药物有糖皮质激素、氯丙嗪、缩瞳剂等,化学药品有三硝基甲苯、二硝基酚、萘和汞等。因此临床上药物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如需长期用药应注意定期复查。
综上所述,白内障并非老年人“专利”,年轻人也可因为多种因素罹患白内障,务必不能大意。
年轻人如何及时察觉白内障
年轻人患白内障的情况不少见,但很少有年轻人会意识到自己视物模糊的罪魁祸首可能是白内障。报道中的吴敏也是如此,她在症状初期误以为是用眼过度造成的眼疲劳,直到两个月后视力急剧下降才去就诊。那么,怎样才能尽早发现白内障呢?方医师介绍,现在年轻人中“用眼过度”并不少见,但如果出现下述症状,应该及时去眼科检查:
1.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白内障患者视物有点类似于透过毛玻璃看东西,或者在雾霾严重时候看东西的感觉。还有些人从晶状体当中部位开始混浊,在日光下会看不清楚,但夜间能够正常视物。
2.屈光变化。比如原有老花,现在可以看清了;原来有近视,现在感觉度数加深了。
3.单眼复视、多视。单眼视物时有两个甚至多个重影。
4.其他症状,如视力对比敏感度下降、眩光、色觉改变、视野缺损等。
只要及时就诊,一般通过视力检查结合裂隙灯观察即可确诊。所以早发现的关键还是要在视力出现异常时及时就医。
白内障患者何时适合手术
根据报道,吴敏接受了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术后视力恢复良好,已康复出院。
过去,不少人认为白内障一定要等到“熟了”之后再做手术,其实这种观点已经被更新。
方医师介绍,目前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是治疗白内障的主流术式。进行手术时,在术眼角膜或巩膜的小切口处伸入超乳探头将混浊的晶状体核和皮质击碎为乳糜状后,借助抽吸灌注系统将乳糜状物吸出,同时保持前房充盈,然后植入人工晶状体,使患者重见光明。
由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切口小、创伤小,已经是十分成熟的手术了。患者不用再像20多年前的术式需要等白内障成熟才能做手术。而且,白内障手术不宜过晚做,发展到晚期,裂隙灯下可以看到晶状体棕褐色甚至严重黑核,此时手术难度增高,术后恢复也变慢,对眼伤害大。
当然,在疾病早期,正常生活没有受到明显影响的时候,也没有必要急着做手术。
因此,一般建议白内障患者,当视功能满足不了生活需求时,可以考虑手术。患者在视功能发生变化时应及时就医,请医生检查晶状体混浊程度并指导是否需要手术。如果没有角膜、眼底等异常,一般术后都会有明显的视力提升。
小心高血糖悄悄伤害眼睛
吴敏的白内障是由糖尿病引起的,而且她平时虽然嗜好甜饮料,却并没有察觉到已经是糖尿病了。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在不断提高,不少年轻人也已早早患病。对此,方医师提醒读者,糖尿病会引起全身多器官的并发症,尤其引发的眼病必须要引起重视。
除了白内障,糖尿病还可引起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复视(由神经麻痹引起)以及结膜小血管扩张伴微血管瘤、角膜知觉减退、屈光变化等多种眼病。对这些眼病的预防关键就在于控制好血糖。方医师提醒年轻人,必须要管理好自己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定期体检,积极预防糖尿病。一旦发现糖尿病,应及时治疗,同时也要定期做眼部检查,及时发现异常并早期干预。
保护视力要从小做起、贯彻终身
近年来,由于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普及,用眼过度、缺乏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等因素,近视率居高不下,白内障、青光眼、黄斑变性等中老年眼病问题也日益突出。近日,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指出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需要政府、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家庭、学生等各方面共同努力。
其实,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爱眼护眼要从小做起,贯彻终身。方医师建议,年轻人护眼应该注意勿过度用眼,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让眼睛多休息。户外活动可以有效延缓近视,每天建议2个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时间,避免长时间近距离视物。保持良好的习惯和饮食营养,勿抽烟喝酒。
另外,紫外线照射过度也是白内障的致病因素之一,这也是在高原地区白内障高发的原因,所以为了预防白内障、黄斑变性等疾病,外出时要尽量避免阳光直射眼部,可以配戴太阳眼镜。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镜片涂色并不等于能够阻挡紫外线,应注意购买合格的具有阻挡紫外线功能标识的正规产品。
最后,方医师提醒大家要重视眼科检查,对于没有眼病的人,建议每年做一次眼部体检,有异常者要及时就诊检查。
专家简介
方艳文医学博士,复旦大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从事眼科临床10余年,擅长各类白内障的诊断和手术治疗。
专家门诊:周一全天(浦江东院)、周三上午(浦江东院)、周五全天(汾阳路总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