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术后度数不准,真的责任在你
我记得我第一次听说有的人工晶体是以0.25D步进的表情是这个样子的。
原因特别简单,大多数的情况下计算晶体的准确性还是有相当大的问题的,比如说眼轴的测量,公式的选择啊什么的!
我记得一次和郝教授聊这个问题,他的态度特别明确,眼科的生物测量还是有很大的误差的!
我遇上过很多专家,一说自己的度数不准确,第一个反应就是患者眼球长得不寻常,第二个就是糊里糊涂的小×总是测不准眼轴。
当然公式也有很多问题,有的时候适用条件基本相同,几个公式给的参考度数千差万别,挑的眼都花了!
于是,当我们术后度数和理想值有差距的时候,要么赖病人长得怪,要么赖技术员不会测,要么赖上hollday,haigis,Hoffer祖宗十八代,当然赖自己最多,“我是不是又把悬韧带搞松了?”
其实还有一个很少有医生知道的事实,大多数人工晶体厂商也不愿意提,就是人工晶体本身是有制造容差的。请看下表。
咱们别看右边的内容,只看中间,原来工业上对晶体的容差要求那么宽泛,如果你为患者定了一枚30D的人工晶体,厂家拿来的晶体包装上写的是30D,但如果是31D,或者29D其实都是合格的。
是不是有种要哭晕的感觉,拿这样的晶体做到1.0,实在是太难啊!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大多数晶体厂家都不愿意公布自己的容差,自然大多数晶体也都是选择0.5D步进的,你想啊,自己生产的25D的晶体很可能是25.4D的,标称是25.25D的反而是25.0D的,这不等于是耍流氓!
制造容差和晶体精密步进是相辅相成的,要想做成0.25步进的晶体,必须容差要远远超过同类晶体,达到±0.D以下,这个其实真的好难。
但效果是显而易见的,采用制造容差更小或者说0.25D步进的晶体,术后的屈光预测会准确很多!
你看,如果采用制造容差更小的晶体,预测准确度提高了快50%。
也许正是晶体制造容差造成的这点差别让你的患者不满意,使得你总是在0.8外徘徊就是进不到1.0这个核心圈哦!
现在的病人要求越来越高,很多白内障手术已经变成屈光性的了。比如刚上市的SBL-3屈光折射多焦晶体,能看远也可以看近,国外已经当作取代准分子近视手术来做了,这个时候就要求术后屈光非常精确,既不能留近视,也不能留远视,就要达到0度。
选择这种晶体就一定要选择0.25D步进的了。
晶体的进步带来对我们白内障医生更高的要求!我们不仅要加强自己的水平,对晶体的要求也要更强!
最后,让我们更饥渴地去吸取那些真正有趣、科学的眼科知识吧!
我真的没啥可发的……
除非实在闲的没事儿,请不要北京中科白殿疯在哪里治疗白癜风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