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教授著作连载之伤寒论中的治病防
《伤寒论》中的治火方(3)
葛根芩连汤、黄芩汤、白头翁汤
前面我们讲了清肺热、胃热的经方,《伤寒论》里还有三个清大肠热治疗泄泻、痢疾的方剂,分别是葛根黄芩黄连汤、黄芩汤、白头翁汤,这三个方子在临床上的使用的几率很高,这是因为大肠有热比较多见的缘故。
大肠主传导,大肠有热既可便秘也可腹泻大肠,中医称为“传道之官,变化出焉”,意思大肠是主管传导糟粕的。大肠将小肠吸收后的水谷糟粕中的水分再吸收,使之变成粪便,并排出体外。所以,如果大肠有热,首先就会出现大便的异常,临床上基本上表现为两类现象:一是热注大肠后,迅速地损伤大肠的阴津,而由热化燥,表现为大便秘结;一是热在大肠,由于热性急速,使大肠蠕动加快,并迫使大肠内的津液外出,表现为大便泄泻,多见于各种肠炎。前者中医治疗要通腑泻热,即用泻药通下大便,用《伤寒论》里的承气汤(包括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下一讲详谈;而后者的中医治疗要采用清肠止泻的方法,可以分别用葛根黄芩黄连汤、黄芩汤、或白头翁汤等。
葛根芩连汤葛根芩连汤治热性腹泻效捷葛根芩连汤是治疗热性泻利的良方,包括各种急、慢性肠炎,只要是大肠有热的,用之即效。肠炎跑肚拉稀,有寒有热,如果拉出的大便松松散散不成形状,气味腥而不臭,甚至是吃什么拉什么,俗称为“直肠子”,多是寒证,《伤寒论》用桂枝人参汤、理中汤、四逆汤等治疗。如果拉出的大便是糊状,粘粘稠稠,粘在便盆上冲不下去,或拉出的虽为清水,但臭秽异常者,都是属于大肠有热,用葛根芩连汤治就最好。
葛根黄芩黄连汤治热性泄泻,效果非常直截了当。
有一30多岁男性病人,本患再生障碍性贫血,一日因饮食不调突然腹泻,当天达9次,恶心呕吐,腹痛,肛门处很热,象抹上辣椒的感觉,拉出的粪便很粘,舌苔厚腻。此为急性肠胃炎的表现,多因饮食不节或饮食不洁而发病,夏季多见,中医认为多由热邪下注大肠所导致。此病案即是如此,用葛根芩连汤,一剂腹泻即止。
葛根、黄芩、黄连、甘草
方中最关键的药物是葛根、黄连两味。
葛根的妙用
葛根有升阳止泻的作用,是肠道、消化系统的常用药;葛根既入太阳经,又入阳明经,所以身体前后的疾病都可以治,如治头痛,既可以治前脑门痛,也可以治后脑勺痛。
葛根通过升阳气的作用,可以治疗重症肌无力症,轻的如眼睑松弛下垂,可以配合健脾胃的药黄芪、山药、白术等。
许多中药具有双向调节作用,葛根也能双向调节,葛根能够生发阳气,又可以舒经解痉。眼睑松弛眼睛睁不开用葛根,眼肌紧张眼睛闭不上也可以用葛根,有些孩子夜晚睡觉眼睛半闭,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都可以使用葛根,可加一些钩藤、秦艽等祛风解痉的药物一起使用。
葛花可以解酒,对不胜酒力,或酒后头痛、头重不爽,可用葛花10克(没有葛花可以用葛根15克)煮水饮用。
葛根治疗汗脚脚臭:葛根粉15克,加白酒15毫升,煮水洗脚,1次/日,连用7天,可除脚臭。
黄连是上等的“消炎”中药
黄连是清热燥湿药,善于清除肠胃中的湿热,且能保护大肠的传导功能,中医称为“厚肠”,所以黄芩、黄连是上等的“消炎”中药,能够有效清除肠内炎性物质而不损害肠胃。
葛根芩连汤可以治疗与大肠热有关的诸多病症1.酒泄(肠激惹综合症):这个方子还可以治疗喝酒或过食辣椒引起的泄泻,属于“肠激惹综合症”类,中医称为“酒泄”。这类泄泻临床很是多见,现在的人们酒量都见长,爱吃辣物,这些东西刺激性强,肠粘膜细胞受到刺激后分泌增加,肠蠕动就加快,于是就会拉肚子,从中医角度而言,属于大肠湿热的较多。
葛根芩连汤治疗酒泻案
一患者,50多岁男性,腹泻几十年,其最大的爱好就是喝酒,但每于饮酒后大便即泻,所泻有时为糊状,有时为清水,医院诊断为“慢性结肠炎”,舌苔又白又腻。我给他用葛根芩连汤,因舌苔白腻,合上平胃散,并嘱咐一定戒酒,不食辛辣之物。14剂后来复诊,腹泻基本未发,问他喝酒与否?他吞吞吐吐答小喝了几次,同时特别强调不喝不行,意思不是他主动要喝,而是被动去喝。喝酒的人总是把饮酒归于别人或工作的强迫,我在门诊上碰到相当一部分病人这样讲,甚至还有女性病人,其实关键还在自己,自己意志坚定,任何人都无计可施。后来,这个病人果因饮酒复发一次,还是用本方得到控制。
经常喝酒拉肚子的人,可自行服用本方加马齿苋:用葛根15克,黄芩10克,黄连10克,炙甘草6克,马齿苋30克。
2.牙龈肿痛:大肠与胃同属于阳明经,所以大肠热是阳明经热的一部分,大肠有热可以影响到胃,可以到阳明经的任何一个地方,比如牙龈,上牙属于手阳明大肠经,下牙属于足阳明胃经,肠胃有热常是牙龈肿痛的一个原因,偏于胃热的用白虎汤,或清胃散,偏于肠热的就用葛根芩连汤。
3.鼻疾:因手阳明大肠经“上挟鼻孔”,所以阳明大肠经有热可以导致鼻疾,鼻炎、鼻窦炎等属于大肠热者,都可以用葛根芩连汤治疗。有些鼻窦炎经常流鼻涕不止,用卫生纸不停的擦,好像永远擦不净似的,中医称做“鼻鼽”,因热而致的,葛根芩连汤用上非常有效,其实这就像本方治疗热性泄泻一个道理,只不过出路不一样而已。有人甚至用葛根芩连汤治疗酒糟鼻,也是在这种理论指导下的运用。
4.泌乳素增高症:现在妇科有个病叫“泌乳素增高症”,女性生育期患者查激素六项就可以知道,属于内分泌失调病,这个病症或见乳汁自溢,甚至没有结婚、生孩子就分泌乳汁,严重的伴有闭经。因乳头属于阳明经所过,所以如果阳明有热,逼迫津液外泄的话,在外就表现为汗出,在下就表现为大便泄泻,在乳就表现为乳汁自溢,泌乳素升高。因此,象《伤寒论》的白虎汤、葛根芩连汤等清阳明热的方剂,都可以治疗这些疾病的,我曾用葛根芩连汤或白虎汤,或二方合在一起治疗“泌乳素增高症”,有确定疗效,伴有闭经的可加一些补肾、通经活血的药。
黄芩汤黄芩汤治热性腹痛泄泻黄芩、芍药、甘草、大枣。
黄芩是“天然的消炎药”
黄芩是“天然的消炎药”黄芩汤也是治疗大肠热利的,本方的适应症也与葛根芩连汤一样有大便粘泻,肛门灼热,所不同是黄芩汤治热利腹痛一症比较明显,这是因为它所治的大肠热是从肝胆而来,气机壅滞较明显,所以内用芍药与甘草相配,叫芍药甘草汤,是缓解平滑肌及神经痉挛的有效方剂,黄芩汤一边用黄芩清除胆热、大肠热,一边用芍药甘草汤缓解大肠痉挛,因此大便前腹痛明显的热性泄泻用黄芩汤较好,如泄泻严重的,也可用葛根芩连汤加芍药变通。
黄芩被奉为“天然的消炎药”,主要在于它的清热作用,当然只有炎症属于热时才能使用它。黄芩汤中用黄芩,主要是清除胆热,以斩断热利的来源,兼清肺热、肠热。
黄芩的另一个主要作用是清肺热,作用于呼吸系统,用于痰热咳嗽、气喘及一切由肺热引起的病症。
黄芩也是妇科常用的药物,可以治疗月经病、倒经、带下病。明朝有个医家叫武之望,编一本书叫《济阴纲目》,里面有许多方子用到黄芩,其中还有个“一味黄芩汤”,治疗妇女倒经。金元时代的李东垣认为黄芩与白术配伍还有安胎的作用,很多大夫在安胎的方子中喜欢用,但前提是因热导致的胎动不安较为适合。
中药“三黄”
黄芩与黄连、黄柏并称为“三黄”,可以清两种热,一种是火热,一种是湿热,但三者的作用有所不同。
治火热时,黄芩偏于清肺热、胆热;黄连偏于清心热、胃热;黄柏善于清肾中虚热;
治湿热时,黄芩偏于清上焦湿热;黄连偏于清中焦湿热;而黄柏偏于清下焦湿热。
白头翁汤白头翁汤——治热性痢疾的良方
另外一个清大肠湿热的方子是白头翁汤,《伤寒论》说:“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热利,就是热性的下利,在这里主要指因大肠湿热导致的痢疾,在《伤寒论》里,腹泻、痢疾统称为“下利”,现代临床区分为泄泻、痢疾两种,二者表现不同。泄泻时大便一泄如注,没有脓血;而痢疾表现为大便泻下不爽,脓血夹杂,腹痛下坠,专业术语称作“里急后重”,《伤寒论》这一条所说的“下重”,就是指的里急后重。这种表现是腹痛时急欲大便,但跑到厕所大便时又拉不出来,肛门处下坠感、灼热感。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有过这样的感觉,吃很多的辣椒后,或麻辣火锅后,到解大便时肛门处就会下坠、灼热感,好像肛门在喷火,这就是里急后重的感觉。所以,火锅就是火,吃的时候嘴巴喷火,到家大便时肛门喷火。
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
临床用于治疗大肠湿热型痢疾,这4味药物都是清湿热的药物,组合在一起,治大肠湿热力量强大,尤其是白头翁,杀肠道细菌的作用非常明显,是清大肠湿热、止痢的王牌药物。秦皮清湿热而又具有收涩以止痢的功能,是本方的特色。白头翁汤,常作为治疗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的首选方剂。
白头翁汤的广泛运用
白头翁汤总以清大肠湿热最为擅长,有时大肠湿热并不表现为泄泻或痢疾,只是大便发粘,大便后肛门灼热感或肛门瘙痒,一样可以使用白头翁汤。
一中年妇女,患肛门瘙痒症,夜里痒的难以入眠,已两个多月,曾按肠炎、痔疮治疗过,解大便时粘滞不爽,肛门发热,用白头翁汤七剂而愈,继服七剂巩固。
此外,白头翁汤的这四味药走中下焦,可以广泛用于下焦湿热的病症,其中治疗泌尿系感染就很好,对尿频、尿急、尿痛者,可加上茵陈蒿、扁蓄、车前子等。
“陈明教授工作室”出品白颠疯会传染吗北京去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