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视诊室有点烧脑这例全葡萄膜炎真的
(图片非本病例)
编者按:
内源性眼内炎是指细菌或真菌通过血液循环播散入眼内,引起葡萄膜、视网膜及玻璃体等眼内组织的炎症。今天惟视诊室来了一位肺部感染鸟-胞内分支杆菌复合体(MAC)的患者,她出现了眼部并发症。究竟是不是内源性眼内炎?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双眼先后发病,被认为是内源性眼内炎
患者为82岁女性,高加索人,因MAC感染继发的支气管扩张、肺脓肿,使用利福布汀mgQd联合克拉霉素mgBid治疗。2个月后,出现了右眼眼红、眼痛、视力下降(VOD:6/90),查体发现右眼角膜水肿、前葡萄膜炎、玻璃体炎。尽管MAC由血液循环播散的可能性很低,尤其该患者免疫健全的情况下,但仍初步诊断为“右眼内源性眼内炎”。治疗方案:抽取右眼玻璃体液标本,2.25mg头孢他啶和0.4mg阿米卡星玻璃体腔注射,口服环丙沙星mgBid,局部1%醋酸泼尼松龙滴眼液Q1h。1月后,患者出现左眼视力下降(由6/9降至6/60),查体表现为左眼全葡萄膜炎。诊断同前,左眼予相同治疗方案。
然而,实验室检查并未发现感染性原因!双眼玻璃体液病原体培养及PCR检测:阴性。
全葡萄膜炎其他自身免疫和感染病因的血液检查筛查:均阴性。
全葡萄膜炎再复发,这一次作何诊断?
经初步治疗后,患者双眼病情逐渐改善,视力较前提高(VOD:6/15;VOS:6/19)。但随访至3个月时,患者左眼再次出现葡萄膜炎,表现为前房积脓。
考虑既往筛查阴性结果及短期内多次复发的特性,修正诊断为“左眼利福布汀相关葡萄膜炎”。
患者治疗及预后呼吸科会诊后患者停用利福布汀,予局部1%醋酸泼尼松龙滴眼液Q1h。治疗第10天时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患者随后出现轻度左眼黄斑水肿,采用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2mg治疗。3个月后炎症完全消退。随访1年未见复发。
利福布汀引起的药源性葡萄膜炎利福布汀是一种半合成利福霉素类药物,用于分支杆菌感染所致疾病如结核及鸟-胞内分支杆菌复合体(MAC)感染。利福布汀相关葡萄膜炎(RAU)是一种罕见的眼部不良反应,常在免疫缺陷人群中发生。RAU的常见表现类似HLA-B27相关前葡萄膜炎。除此之外还可能有其他表现。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大剂量使用利福布汀,尤其当与氟康唑和/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克拉霉素)联用时,发生RAU的概率将会提高。
RAU常表现为类似HLA-B27相关双眼前葡萄膜炎,但也可以表现为孤立的后葡萄膜炎,或伪装成眼内炎的全葡萄膜炎。
仅局部使用皮质固醇类激素可以治疗RAU,停用利福布汀或减量能预防RAU复发。
原文截图:
往期精彩回顾点击图片阅读
角膜轮状病变,还伴有结晶!这位患者怎么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