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眼内炎 > 眼内炎介绍

惟视资讯先天性白内障,术后IOL植入

婴儿眼轴的增长非常迅速,在出生第一年可以达到3-4mm。与之相应,正常的婴儿的角膜和晶状体会变得更加扁平,很大程度上可以抵消这种由于眼轴迅速变长而带来的近视漂移现象。

但是,对于先天性白内障术后的婴儿无晶状体眼植入人工晶状体时,角膜的扁平变化却无法完全抵消眼轴延迟引起的近视漂移,因此植入IOL时需要预留一定的远视度数。那究竟应该预留多少度呢?

编者按

前瞻性临床研究

婴儿无晶状体眼治疗研究(theInfantAphakiaTreatmentStudy,IATS)是目前正在进行的一项大型前瞻性随机临床研究。本研究是IATS研究其中的一个子项目。

57人植入人工晶状体,14人因并发症或失去随访被剔除出组,43人43眼纳入研究(平均年龄2.4个月;范围1.0-6.8月)。纳入标准:单眼先天性白内障(3mm中央浑浊),对侧眼正常。植入人工晶状体后,患者用眼镜来矫正残余屈光不正。

用混合线性模型来分析屈光状态随时间(患者的年龄)变化的规律。术后验光的时间点:4岁前每3个月一次,然后4岁,4.25岁,4.5岁,5岁时分别验光一次。

1.5岁前屈光变化最快最大

如Figure1所示,屈光误差与年龄呈线性关系:术后1个月到患者1.5岁之间,屈光误差变化的速率为0.35D/月;1.5岁以后,屈光误差变化的速率为0.97D/年。

手术时间越早,患者屈光误差越小

如Table1所示:如果患儿1月时接受手术,那么术后1月到5岁之间的屈光误差平均变化8.97D;如果患儿6月大时接受手术,那么屈光误差平均变化7.22D

Table1左侧一列表示手术时患者的年龄(月),右侧一列表示患者5岁时与术后1月时的屈光误差的变化值(95%置信区间)的对照

5岁之前,患者出现迅速的近视漂移

如Table2所示:在1岁时,患者平均屈光误差是2.94D;在5岁时,患者的平均屈光误差是-2.52D。

Table2左侧一列表示随访的时间点(年),右侧一列表示随访的屈光误差值(95%置信区间)

结束语

人工晶状体度数精确的计算是白内障手术从复明手术升级到屈光手术的重要条件。而婴儿先天性白内障患者的人工晶状体的计算目前仍困难重重,甚至常常需要更换已经植入的人工晶状体,其原因就在于婴儿眼轴近视漂移的规律仍没有被我们完全掌握。

从研究结果上看,晶状体度数预留2.50D远视似乎是使患者远期达到正视的最优策略。但仅仅遵循这一简单的原则是远远不够的,实际情况还需要充分考虑到患者具体的情况。我们的研究提示,1.5岁以前近视漂移以0.35D/月的速度快速增长;1.5岁以后,增长速度放缓至0.97D/年,直到患者满5岁。因此,我们建议:出生4-6周就接受手术的,应设计成预留+10.5D的远视;出生7周到6月时行手术的,应设计成预留+8.5D。

另外,个体间存在的差异也不可以忽视。在我们的研究中,在5岁时,只有25%的术眼的屈光状态达到了预期值(实际与目标的相差值在1D以内);只有50%的术眼的相差值在3D以内;仍然有50%的术眼的相差值在3D-14D之间。个体差异的存在,也使得晶状体计算的难度进一步加剧。

总结全文,要真正揭开无晶状体眼婴儿眼轴生长规律的面纱,让精准的晶状体计算为患者带来完美的视觉质量,我们任重而道远。

原文: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fkdgq.com/ynyjs/92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