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间歇导尿术解读并发症欧洲泌尿护
间歇导尿术相关并发症包括感染、创伤及其他并发症(如导尿管打结、膀胱结石形成等)。
一、感染
1.1院内感染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是IC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但是由于许多研究对UTI定义及其报告方式都有显著不同,多数研究仅限定在特定患者队列,例如脊柱裂和脊髓损伤,使其实际发生率、患病率和相对风险很难确定。
部分研究显示,IC引发的UTI发生率在该地区为每年每人2.5次,80%以上的患者在5年内至少经历了一次UTI。
Cochrane最近的综述未能测定各种IC技术间的CAUTI率存在任何显著差异,例如:单用对比多用;清洁对比无菌;虽然这可能是研究设计不足和患者人数较少所致。
CAUTI及其引发的肾盂肾炎不属于常见并发症,虽然鲜有相关研究,但提示其风险约为5%。
1.2附睾睾丸炎
部分研究显示,附睾睾丸炎的短期发生风险为3%-12%不等,但随着间导时间延长,其风险逐渐增加接近40%。当确认发生附睾炎时,建议根据当地指南,通过标准化的抗生素疗法进行治疗。
1.3尿道炎
过去一些研究提示,正在进行IC的患者中,大约有1-18%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尿道炎。但随着导尿管技术的进步和导管插入技术的规范,相较过去发生率已有大幅改变;因此将历史研究结果应用到当下是不可行的。
1.4前列腺炎
属于常见病,发生率为18-31%。应按当地标准化方案实施治疗,一般用前列腺穿透性抗生素治疗4周,急性期行耻骨上导尿术。
指南建议:增加IC感染风险的因素风险因素证据级别(1a为最高级别)低频IC2b膀胱过度膨胀1b女性1b液体摄入性差3非亲水性涂层1b技术差3教育薄弱b建议证据级别推荐等级进行IC的患者形成附睾睾丸炎应用抗生素疗法治疗;至于选择何种抗生素以及治疗时长要根据当地政策而定。4C进行IC的患者形成前列腺炎应用抗生素疗法治疗;至于选择何种抗生素以及治疗时长要根据当地政策而定。2bB行IC的患者,仅治疗症状性UTI。4C二、创伤研究显示,尿道损伤属于IC的患者并发症之一;尤其是在早期的患者,其尿道出血风险最高可达30%。
研究显示,使用亲水性涂层导尿管可明显降低IC患者发生血尿的风险。Stensballe,在一项健康受试者参与的交叉研究中也有相同的发现。
指南建议:建议证据级别推荐等级IC采用亲水性或凝胶储液槽导管4C2.1假道
尿道损伤导致的假道,这种情况被报告的例数较少,但可能导致患者无法继续IC,因为导管更易进入假道而非膀胱。
这种情况下,应给予抗生素治疗,并采用留置导尿管保持数周。
指南建议:建议证据级别推荐等级进行IC的患者形成假道应采用抗生素疗法治疗;至于选择何种抗生素以及治疗时长要根据当地政策而定,同时还要用导尿管。4C2.2尿道狭窄
这种并发症是男性特有的并发症,患病率大约为5%。细胞学分析研究证实,使用亲水性涂层导尿管引发尿道炎进而导致尿道狭窄的几率较低。
尿道狭窄形成风险随着时间推移而增大,多数尿道狭窄见于5年后。虽然尿道狭窄的发生率本身较低,但缓慢插入导管和充分润滑导尿管可有效降低尿道狭窄的发生率。
2.3尿道口狭窄
该并发症很少见,仅有几例报告,近年来无一报告。尽管例数极少,但这些报告提示发生率为10%左右。
2.4膀胱穿孔
该并发症鲜有发生,只有零散报告,穿孔常发生在膀胱扩大术的吻合部位。治疗采用留置导尿管引流7–10天,同时外加同步抗生素疗法。如果持续泄漏,可能需行剖腹术。
三、其它3.1导管打结
导管打结极其少见,但有几例报告提及了该并发症。
初治可尝试用可曲式内镜取出,如果失败则继续内窥镜检或在全身或局部麻醉的条件下进行开放式提取。
3.2膀胱结石的形成
儿童和成人长期IC的膀胱结石形成风险增加,尤其是经可控性尿流改道术行IC的患者,其风险更高。发病机制通常与阴毛进入有关,阴毛在其中充当结石形成的核心。
膀胱扩大术后,粘液形成在膀胱结石的形成中扮演重要角色,可能充当了核心。在结石和非结石形成患者群中,扩大术后的代谢变化是相似的。数据表明粘液钙与磷酸盐的比值可提示结石形成。此外,在确立有效清除膀胱粘液的措施方面可能有益。
3.3疼痛/不适
插入或拔出导尿管可能有疼痛感,有膀胱痉挛或尿路感染(UTI)更为常见。老年女性骨盆底肌肉松弛不足或粘膜萎缩可导致在插入或拔管时产生疼痛。
对疼痛的恐惧有碍于肢体放松。
拔出导管时,可能因导管吸在膀胱壁上而发生真空抽吸。
插入导管时发生严重的插管疼痛,对患者的生活质量(QoL)有一定影响。
进行适度的导管插入术训练,可显著降低疼痛发生。
内容来源:成人间歇导尿术指南
膀胱管理达人
PGGLDR
分享国内外膀胱管理最新诊治进展、失禁护理指南、临床研究、应用与实践,技术发展与最新产品
康乐保关爱--